山居偶成

重阴绕屋蔽晴晖,独卧东庵半掩扉。

日似小年人事简,风如太古世情稀。

石田有稻供蔬食,野径无尘染素衣。

一段山居多少趣,临风几度倦高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山居偶成》由明代诗人刘大夏所作,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与内心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乐趣。

首句“重阴绕屋蔽晴晖”,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阳光被遮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独卧东庵半掩扉”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东庵,以及其半开的门扉,暗示了诗人虽处深山,但并不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

“日似小年人事简,风如太古世情稀”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时间比作孩童,强调了山居生活中的简单与纯粹,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石田有稻供蔬食,野径无尘染素衣”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实际场景。诗人自给自足,依靠石田种植的稻谷维持生计,穿着未经尘埃污染的素衣,过着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需求的淡泊。

最后,“一段山居多少趣,临风几度倦高飞”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感悟。在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多次面对清风,他感到自己不再渴望外界的浮华与喧嚣,而是更加珍惜眼前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复杂与忙碌的反思。刘大夏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山居画卷。

收录诗词(33)

刘大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字:时雍
  • 号:东山
  •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 生卒年:1436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赠李西涯

蚤年书剑客京师,愧以疏慵辱子知。

龙榜已欣曾并举,凤池犹幸重相随。

交游满眼还谁厚,尔汝忘形有宿期。

总道玄都盛桃李,东风宁肯弃残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赴广东过东平马上因简萧九鼎

奉命南来十二程,风光感目不胜情。

几家桑梓编新户,何处松楸蔽旧茔。

问俗独怜今日异,留田敢废后人耕。

相逢莫道悠悠者,牧守如今是弟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宁遇冬至雨中有感呈同事二王公

风雨凄凄客思凉,况逢冬至在殊方。

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

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

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从者谈邕州土俗柬王佥宪

邕州壤地接交南,凄楚夷风不忍谈。

男女歌谣成卺礼,官民尔汝集茅庵。

瘴来山谷云应黑,毒入溪河水尽蓝。

漂泊独怜吴楚客,故园回首意何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