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呼僮晓拂鞍,归上大茅端。
薄俸虽休入,明霞自足餐。
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
又凿中峰石,重修醮月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罢官归隐的场景,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向往。首句“呼僮晓拂鞍”展现了清晨侍从轻轻地整理马鞍的情形,透露出主人即将启程的氛围。紧接着,“归上大茅端”则明确指出了主人返回山中竹屋的意图。
“薄俸虽休入,明霞自足餐。”这里,“薄俸”暗示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而“明霞自足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以及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归隐后的宁静与满足感。
接下来的“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则描绘了一幅秋冬之交的景象,“暗霜”、“松粒赤”、“疏雨”和“草堂寒”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静谧的氛围。这里的自然景物不仅是外在环境的写实,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最后两句,“又凿中峰石,重修醮月坛。”则描绘了主人对精神寄托和信仰追求的执着。“凿中峰石”、“重修醮月坛”表明了诗人对某种精神追求的坚持与努力,这里的“醮月坛”可能是指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官员在功名利禄之后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和内心平静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信仰不懈追求的坚持。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春尽未离关,之官亦似闲。
不嫌请薄俸,为喜带名山。
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
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
风雅先生去一麾,过庭才子趣归期。
让王门外开帆叶,义帝城中望戟支。
郢路渐寒飘雪远,湘波初暖涨云迟。
灵均精魄如能问,又得千年贾傅词。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诗怀白阁僧吟苦,俸买青田鹤价偏。
行次野枫临远水,醉中衰菊卧凉烟。
芙蓉散尽西归去,唯有山阴九万笺。
何事轻舟近腊回,茅家兄弟欲归来。
封题玉洞虚无奏,点检霜坛沆瀣杯。
云肆先生分气调,山图公子爱词才。
殷勤为向东乡荐,洒扫含真雪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