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七尺经霜翠竹竿,斩来石壁钓江湍。
丝头垂下骊龙口,掣得明珠似月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捕鱼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捕鱼情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与静谧之美。
"七尺经霜翠竹竿"一句中,"七尺"指的是渔网的长度,而"经霜"则形容早晨的露水,"翠竹竿"则是用来做渔网的材料。这里既写出了捕鱼工具的具体形态,也表现了秋天清晨的冷冽气氛。
"斩来石壁钓江湍"一句描绘了捕鱼者在江边石壁上设置渔网的情景,"斩来"表明是人为设置,而"石壁"和"江湍"则营造出一种坚固与汹涌的对比氛围。
"丝头垂下骊龙口"一句中,"丝头"指的是渔网细长的一端,"垂下"形容其悬挂的样子,而"骊龙口"则是捕鱼工具上装饰的名称,通过这种装饰,诗人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古朴的色彩。
最后一句"掣得明珠似月寒"中,"掣得"指的是用力扯动渔网,"明珠"则是比喻捕捉到的鱼,而"似月寒"则形容那鱼白而冷润,如同秋夜的月亮般清澈和冷冽。这里不仅传达了捕获的喜悦,更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境,勾勒出一幅秋日江渚间的捕鱼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季节变迁的感悟。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一旦秋风起洛滨,东归聊复寄鲈莼。
如今已在渔乡住,宜与清朝作散人。
闲步水南因水北,仍从山后复山前。
日归海底龙方觉,月到天心虎正眠。
萝衣袅袅带凉风,人道秋空岂是空。
白日不知天上事,众星环拱紫微宫。
秋天尤觉晓天清,仰首看天俯首行。
不但长歌声似鹤,一身浑似鹤般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