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

渺然寓天地,何能独轩昂。

古人有程规,毫发分否臧。

周易贱阴柔,往往贵阳刚。

而亦戒用罔,藉茅乃其良。

嗟予禀赋偏,径情时见伤。

几回懋持循,旋持仍旋忘。

面唾难自乾,脂韦窃惭惶。

靡悟物有折,车轮嫌四方。

仲由喜闻过,塞耳立道旁。

白首已怜逝,客气犹潜藏。

七年病已深,求艾休辞忙。

伟哉张公艺,一字箴膏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客气》。诗中以“客气”为题,探讨了人性中的虚伪与矫饰,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真我,不被世俗所左右。

首句“渺然寓天地,何能独轩昂”,诗人以宇宙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对比,表达了对个体在浩瀚世界中地位的反思,同时也暗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接着,“古人有程规,毫发分否臧”一句,借古人行事的准则,强调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指出细微之处也能分辨是非善恶。

“周易贱阴柔,往往贵阳刚”引用《周易》中的观点,说明了刚柔并济的道理,刚强有时会受到贬低,但柔顺也不应过于软弱。接下来的“而亦戒用罔,藉茅乃其良”则进一步阐述了适度的重要性,比喻使用茅草作为屋顶材料,既实用又适宜,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采取恰当行动的必要性。

“嗟予禀赋偏,径情时见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偏向的感慨,以及因直率行事而可能遭受的伤害。接下来的几句“几回懋持循,旋持仍旋忘”描述了诗人试图遵循道德规范,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忘记或忽视,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面唾难自乾,脂韦窃惭惶”形象地描绘了面对他人指责时内心的尴尬与不安,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惶恐。这里通过“面唾”和“脂韦”(比喻谄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虚伪行为的反感与自我反省。

“靡悟物有折,车轮嫌四方”一句,以车轮嫌四方的比喻,表达了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无奈与困惑,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

“仲由喜闻过,塞耳立道旁”引用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子路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而诗人则以之为反面教材,警示自己要勇于接受批评,而不是闭目塞听。

“白首已怜逝,客气犹潜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性格中仍存的虚伪倾向的警觉。

最后,“七年病已深,求艾休辞忙”提到七年病痛的比喻,象征着长时间的困扰与挣扎,而“求艾休辞忙”则是对寻求治愈之道的渴望,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平静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自我成长的不断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真我价值的坚守与探索。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不仅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也鼓励读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自我反省,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别吴宿威大行宿威江右抚州人予督学日君正在校艺之列魁乡荐时予犹在治比登甲第拜美官尝自京华遥有来简兹赍哀诏至蜀公毕叙旧忠厚周致故于其去也赠之以此

昔有数日雅,别后恒悬悬。

英姿多逸才,淩云气翩翩。

连捷跻显仕,道谊名流先。

万里曾缄鸿,蓍簪重遗捐。

忽朝捧丝纶,骢马临西川。

清白节淩厉,雍容礼周旋。

在远逢故知,胜若闻跫然。

爱君器量优,感我毛发鲜。

我衰苦迷途,君壮当著鞭。

伟哉吴草庐,典则乡邦贤。

六籍据地厚,寸心蘸高天。

行台观省箴,明通得真诠。

惟惭程较书,赘疣复闲言。

虽当哀恸馀,忍别强成篇。

聊挥陟釐纸,不写薛涛笺。

因君惜菅蒯,持赠挠渠前。

形式: 古风

陈梦祥宪副寄其所作读陈公甫行状辨示予大约为作状者之过褒设也予喜其论之正赋古选报之

画虎不画势,其虎威不扬。

称麟不称异,其麟不为祥。

彪炳与仁厚,形性固有常。

虽不骇观听,虎与麟何伤。

所以程叔子,题墓不厚张。

所以黄勉斋,作状谨精详。

两楹梦奠后,千古谁能方。

颜孟逮程朱,恂恂弟子行。

况又不数子,百步窥宫墙。

均为圣贤徒,等级分阶堂。

指山谓山高,指水谓水长。

人人皆信之,更不事惊惶。

谓山即泰华,谓水即海洋。

闻者必骋啄,咸以言为狂。

周易贵无妄,无妄道自彰。

吁嗟程九辈,礼乐徒纷庞。

形式: 古风

代送张宪副仲明致政还楝庄

群鹤下阶除,饮啄恒依人。

一鹤忽飞去,翩翩脱嚣尘。

仰盻不可从,长颈空延伸。

遂作相送鸣,戛然彻苍旻。

鹤飞向何之,不集松与筠。

婆娑楝吐花,结实枝头殷。

鹓雏嫌腐鼠,啄食时时臻。

鹤投楝花丛,恰与鹓雏邻。

行藏各有志,以道为持循。

送送难为情,酩酊河之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代谈时英宪副作谈湖州人也

四明与苕溪,烟水本相接。

几年乡井心,促膝灯下说。

一朝先我归,送送不易别。

我怀君当知,有梦逐征楫。

在禄匪恋荣,解组非慕洁。

何当柏台霜,不及楝庄月。

抱琴懒鸣弦,倚剑厌吹吷。

至情默绸缪,酒尽舟柁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