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閒何地可容身?
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
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
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枋得所作的《和道士陈天隐(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首句“岂不逍遥自乐真”直接表达了这种心境,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诗人接着质疑在纷扰世间何处能寻得这样的容身之处,暗示现实世界的困扰与束缚。
“碧桃秋月原无物,丽日祥风只爱春”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画面,以碧桃和秋月象征清静,以丽日祥风代表温暖和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寓意着对美好、和谐自然的追求。
“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虽然天上有众多朋友,但在现实中却难以找到真正理解和共鸣的人,流露出对人间真情的感慨。
最后两句“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运用神话传说,借赤虬(神话中的龙)跳跃接近仙境蓬莱,暗指通过某种方式可以接近超脱,但又担心这背后隐藏着宿命或因果关系,透露出诗人对摆脱尘世束缚的矛盾心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矛盾,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兼隐士的双重身份。
不详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学道无魔道不成,神人得计是无名。
光风自觉长潇洒,明月何曾有死生。
早悟梅花难养性,何如福地别寻盟。
梅花香里堪联句,莫笑人閒石鼎鸣。
正气冲融自一家,宦情儒墨共根芽。
身因世故归民社,道为时谋重圣涯。
千古寒光流夜月,满天馀彩漾晴霞。
殷勤瞻拜诸公侧,送尽长林几晚鸦。
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见冥鸿惜羽毛。
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
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遁迹高。
次第秋风到兰菊,归家痛饮读离骚。
冰玉古溪山,治中今仕元。
邦人敬文简,道化望曾孙。
朱子书堂在,东莱讲席存。
十年儒道晦,此日喜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