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太守赵倚楼举办宴会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如洗、银河低垂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高远的意境。"挂檐玉鉴明如洗,划汉银河近欲流"两句,将月光比作悬挂于屋檐的玉镜,清澈明亮;银河仿佛贴近天际,似乎要流淌下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景。"雅兴自来轻庾亮,颂声翕尔变营丘"则表达了宴会中高雅的兴致与和谐的氛围,如同庾亮之雅兴,又似营丘之地的颂声,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雅情趣。最后两句"关河万里须长啸,莫问膏腴在橘洲"则寄寓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豪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