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其九十)

春睡不知晓,觉来天已光。

七条衣未著,五味粥先香。

宰相鸡鸣起,凡夫彻夜忙。

不知禅和子,将底报君王。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僧人释怀深对于日常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首句“春睡不知晓,觉来天已光”,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述僧人在春日里沉睡,醒来时天色已亮的情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感知,体现了佛教中对生命无常的认识。

接着,“七条衣未著,五味粥先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简朴与内心的宁静。七条衣象征着佛教僧侣所穿的简单衣物,五味粥则代表了僧人日常饮食的朴素。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质生活的简朴,更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即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宰相鸡鸣起,凡夫彻夜忙”对比了世俗社会中权力阶层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宰相作为权力的象征,即便在鸡鸣之时便已起床忙碌,而“凡夫”则在彻夜劳作。这样的对比,旨在强调世俗生活的忙碌与疲惫,以及僧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超脱态度。

最后,“不知禅和子,将底报君王”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僧人对君王的回应,似乎是在说,即使君王询问,僧人也无法用世俗的标准或成就来回答,因为他们的生活与追求已经超出了世俗的范畴,达到了精神与心灵的自由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僧人对生命、生活、修行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物质与精神、世俗与超脱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偈一百二十首(其九十一)

白日人事劳攘,夜里只了瞌睡。

忘记安排说禅,且望诸人不罪。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九十二)

千般说,万般喻,特地令人转不悟。

西风昨夜泄天机,郁郁黄花香满路。

形式: 偈颂 押[遇]韵

偈一百二十首(其九十三)

欣逢诞圣时,无以报明主。

唯凭一炷香,更击三通鼓。

唱起太平歌,共行向上路。

只愿尧天日月长,待见黄河清万度。

形式: 偈颂

偈一百二十首(其九十四)

北风如箭射庭除,冷落禅门一物无。

多谢诸人相暖热,殷勤为我作开炉。

老僧来慧林,四见书云节。

不解巧逢迎,岂敢多饶舌。

瞋即听你瞋,拙即从我拙。

要透祖师关,放教心地歇。

若不歇,腊月三十日,一时都败阙。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