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三首(其二)

帘声竹影浪多疑,仙谷何能为解迷。

藻井风高蛛坏网,杏梁春晚燕争泥。

更看山远惟凝黛,纵许犀灵祇骇鸡。

枉裂霜缯几千尺,红兰终夕露珠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竹叶沙沙作响,帘后光影摇曳,让人疑惑不断,这仙人山谷怎能解开这样的谜团?
藻井之上,秋风吹过,蜘蛛网破败;春日杏梁,燕子忙碌筑巢争泥。
遥望远方的山峦,只留下一抹青翠,即使犀牛般的智慧,也只能让鸡儿惊骇。
徒然撕裂了数千尺的霜白之绸,红兰在夜晚的露水中哭泣。

注释

帘声:竹叶摩擦的声音。
浪多疑:形容光影摇曳,令人感到疑惑。
藻井:宫殿顶部的装饰图案。
蛛坏网:蜘蛛网被风吹破。
杏梁:指春天的屋檐或梁头。
犀灵:形容非常聪明。
霜缯:像霜一样洁白的布匹。
红兰:红色的兰花。
露珠啼:形容兰花在露水中似乎在哭泣。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幽深而迷离的山谷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困惑。"帘声竹影浪多疑"一句,运用了帘、竹和水的声音和影子来营造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环境的不解和猜疑。接下来的"仙谷何能为解迷"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情感,仙谷本应是超凡脱俗之地,却也无法帮助诗人找到心灵的出口。

"藻井风高蛛坏网"一句,以藻井(即水井)和蜘蛛破旧的网来形容环境的荒凉与事物的破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迷茫感。"杏梁春晚燕争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但又充满竞争的画面,燕子在杏树下争夺泥土,表达了生命力与生存斗争的主题。

更看山远惟凝黛一句,诗人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峰,只见到的是浓重如墨的色彩,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忧思和沉郁。而"纵许犀灵祇骇鸡"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神兽,而这里似乎是在说即便是神秘而不可触及的事物,也只能让人感到困惑和畏惧。

"枉裂霜缯几千尺"一句,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天边白色的霜缯(可能指晨露或轻纱)如同破碎的丝线,长达数千尺,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美感。最后的"红兰终夕露珠啼"则以细腻之笔描绘了植物在日暮时分露珠滴落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致刻画,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与解脱的情怀。

收录诗词(130)

刘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字:子仪
  • 籍贯:宋大名
  • 生卒年:971—1031

相关古诗词

无题三首(其一)

走马章台冒雨归,后门犹叹滞前期。

荷心出水终无定,萝蔓从风莫自持。

复帐麝轻难辟恶,曲房蚕懒不成丝。

渐渐垄麦藏鸣雉,更恨如皋一箭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代意

华池阿阁不相容,浊水清尘恨莫穷。

明月自新班女扇,行云无柰楚王风。

乳莺啼晓销兰炷,媚蝶伤春失蕙丛。

纵使多才如子建,祇能援笔赋惊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召入翰林别同僚

一辞銮署守英蕃,两见庐峰媚翠樽。

政懦每怜民若子,岁丰还喜稻成孙。

离愁且饮闲人酒,密对须求长者言。

入奉清朝同一德,晨趋岂叹鬓霜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旧将

丈八蛇矛战血乾,子孙今已列材官。

青烟碧瓦开新第,白草黄云废旧坛。

劳薄可甘先蔺舌,爵高还许戴刘冠。

秋来从猎长杨榭,矍铄犹能一据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