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峡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

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

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脚下水声悠远,水边山色如画凝聚。
月光洒下秋夜清冷,花儿盛开春意未去。
这里仿佛不是人间之地,却又靠近繁华的世间之路。
突然进入洞天福地,又移步到云外仙境。
我虽不糊涂,但仍能领略沧浪之趣。
可以洗涤我的帽缨,这话实在令人向往。

注释

山下:山脚附近。
水声深:水流的声音深远。
水边:水的边缘。
山色聚:山的颜色汇聚在一起,形容山景之美。
月照:月光照射。
秋自清:秋天的夜晚自然显得清冷。
花名:花的名称。
春不去:春天的气息并未消退。
似非人间境:好像不是人间的景象。
红尘路:指世俗繁华的生活。
乍入:忽然进入。
洞中天:指神秘的洞天福地。
更移:再次移动。
云外步:形容行走于云端之外的仙境。
惺惺者:清醒明白的人。
沧浪趣:沧浪之水的乐趣,代指高洁的情操。
濯吾缨:洗涤我的帽缨,象征清除污秽,保持清白。
斯言诚所慕:这句话确实让人仰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幽深境界,开篇“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和谐。接下来,“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中的永恒之美。

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而又不远离人间的奇妙感觉,表达为“似非人间境, 又近红尘路”。紧接着,“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则是诗人进一步探索自然之美的行动,似乎进入了一个更为深邃的空间。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情怀,即便在孤独中也能从沧浪的流水声中获得乐趣。最后,“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则是诗人对这份清洁自然之美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被洗涤得如此澄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向往,以及在这种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净化与满足。

收录诗词(37)

司马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里贯均未详。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 生卒年:847~858

相关古诗词

近别

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

何必隔关山,乃言伤别离。

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

谁堪近别苦,远别犹有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卖花者

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

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当春卖春色,来往经几代。

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

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

一蕊才占烟,歌声已高会。

自言种花地,终日拥轩盖。

农夫官役时,独与花相对。

那令卖花者,久为生人害。

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

形式: 古风

夜听李山人弹琴

瑶琴夜久弦秋清,楚客一奏湘烟生。

曲中声尽意不尽,月照竹轩红叶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日怀储嗣宗

故人北游久不回,塞雁南渡声何哀。

相思闻雁更惆怅,却向单于台下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