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行

轻雷长陂水,农事乃及辰。

茅旌送山鬼,瓦鼓迎田神。

青皋暗藏雉,万木欣已春。

桑间偶耕者,谁复来问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轻柔的雷声在长满陂塘的水面回荡,农事活动已经到了适宜的时辰。
用茅草制成的小旗驱赶山中的鬼魅,敲击瓦鼓迎接田野的神灵。
青翠的草地隐藏着野鸡,万物都在春天的喜悦中生长。
在桑树丛中偶尔耕作的人,还有谁会来询问道路呢?

注释

轻雷:形容声音轻微的雷声。
陂水:山坡上的积水或池塘。
农事:农业生产活动。
及辰:恰逢其时。
茅旌:用茅草制作的旗帜。
山鬼:传说中的山中精灵或鬼怪。
瓦鼓:用瓦片制成的鼓。
田神:农业神灵。
青皋:青翠的草地。
雉:野鸡。
欣已春:欣欣向荣,充满生机。
桑间:桑树林边。
偶耕者:偶然耕作的人。
问津:询问路途,比喻寻求帮助或交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野田行》,描绘了春天田野中的农耕景象。首句“轻雷长陂水”以轻雷声和涨满陂塘的春水,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次句“农事乃及辰”点明农民们抓紧时间开始农忙,顺应天时。

“茅旌送山鬼,瓦鼓迎田神”两句,通过茅草旗帜和瓦制鼓声,表达了对山神和田神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农耕文化中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祈福。接着,“青皋暗藏雉,万木欣已春”描绘了田野上青草茂盛,野鸡隐藏其中,万物复苏的春意盎然。

最后,“桑间偶耕者,谁复来问津”以孤独的农夫在桑树下劳作,却无人询问或打扰,流露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孤独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春耕的场景,以及农人对丰收的期待和生活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野鸽

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

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

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

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

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

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

炳哉有灵凤,天抑为尔俦。

翕翼处其间,顾我独迟留。

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

鸽乎何所为,勿污吾铛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铜坑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

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铜雀砚

歌舞人已死,台殿栋已倾。

旧基生黑棘,古瓦埋深耕。

玉质先骨朽,松栋为埃轻。

筑紧风雨剥,埏和铅膏精。

不作鸳鸯飞,乃有科斗情。

磨失沙砾粗,扣知金石声。

初求畎亩下,遂厕几席清。

入用固为贵,论古莫与并。

端溪割紫云,空负世上名。

韩著毛颖传,何独称陶泓。

傥以较岁年,泓当视如兄。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阻浅挺之平甫来饮

泛淮忌水大,我行浩以漫。

溯汴忌水浅,我行几以乾。

偶与困滞并,将独为此难。

穷堤有来客,芬芳可与言。

共休绿榆阴,置酒聊慰安。

主人虽仓卒,犹得具甘酸。

酸渍楚梅青,甘摘夏樱丹。

引觞吞日光,耳热不复叹。

俛仰已陈迹,未可忘兹欢。

谁思费生术,幻惑宁盘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