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松引

何年风雨拔老湫,乾卧千岁长黄虬。

垂胡磥碨髯怒磔,雷火不敢烧其瘤。

卒然一见势欲攫,况可手扪双角鯄。

悬知根受元气大,跁跒力争崖石碍。

樛枝互错横铁□,弓纽□张攲羽盖。

低无玄鹤寄巢居,幽有苍夔出光怪。

故人语似灵岩山,卧云之树同屈蟠。

身横百围容客踞,声入半空生昼寒。

毕宏韦偃世无有,画史掉首应嗟难。

彼当为甲此为乙,造化偏钟两奇崛。

爱之欲□重摩挲,图赞还须怪魁笔。

君不见龙门寺千丈。齐耸巃嵷荫白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而壮观的松树,它历经风雨,屹立千年,根系深扎于大地,吸收着天地间最原始的生命力。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这棵松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中提到的“老湫”和“黄虬”,可能是指松树的根部和树干,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和生命力。诗人形容松树的枝条如同老人的胡须般粗犷,雷火都不敢轻易触及它的树瘤,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特性。

接着,诗人想象这棵松树仿佛一只巨兽,其气势惊人,甚至可以伸手触摸到它的双角。松树的枝干交错,如同铁铸一般坚固,又像撑开的羽盖,遮蔽着天空。虽然没有玄鹤栖息,但有苍夔(传说中的神兽)在周围发出奇异的光芒。

诗人还提到,这棵松树与灵岩山上的树相似,都静静地卧于云雾之中,与世隔绝。它的树干粗壮,足以容纳客人坐卧,其声音在空中回荡,带来一丝凉意。毕宏和韦偃是古代著名的画家,诗人认为即使是他们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这棵松树的奇崛之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棵松树的喜爱之情,希望可以用怪异的笔触来赞美它。并以龙门寺的千丈松树作为对比,强调这棵松树的独特之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松树的雄伟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敬仰和喜爱。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题林若拙画孤山图

孤山处士孤吟处,水影月香馀妙句。

鹤声叫绝陵谷秋,修竹祠空几愁暮。

白云生根著湖水,力尽西风飞不去。

何人鞭石下崔嵬,中流截断鱼龙路。

丹青楼观花如雾,葵麦无情仅前度。

何似槎牙半死枝,百年犹是咸平树。

荒烟坏柳断桥冰,宿葑田深散鸥鹭。

画船歌舞不须臾,落落诗名自如故。

野人亦有沧洲趣,安得数椽相近住。

长待天寒欲雪时,杖藜来访梅边墓。

形式: 古风

题吴性存所藏赵仲穆竹枝双蝶图与玉山同赋

满丛鲜碧露团香,院落春红过野芳。

蛱蝶一生花里活,飞来还恋竹风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古意二首(其一)

功名果何为,轻重天下士。

得之入云霄,不得堕泥滓。

朝列三公行,莫与匹夫比。

荣辱既由人,富贵非在己。

胡为竟迷途,白首忧不止。

纵有盖世勋,仅遗一纸史。

往者尚如斯,后来亦徒尔。

乃知巢许流,高蹈良有以。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古意二首(其二)

黄金本何物,举世相纷争。

贱者可以贵,死者可以生。

既解平城围,亦散六国衡。

神用信莫测,万宝孰敢婴。

亦有高世士,唾视瓦砾轻。

宁为冻饿殍,不受污辱名。

斯人傥可见,吾将与同盟。

嗟哉首阳薇,千载有馀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