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真僧本无著,何事只怀归。

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

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僧的形象,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宁静的氛围。首句“真僧本无著”,开篇即点出禅僧的超然物外之态,他们并非世俗之人,而是追求心灵深处的真理与解脱。接着,“何事只怀归”则似乎在询问,既然已得自在,为何还要心系归途?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实际上反映了禅宗中对“归”的独特理解——“归”不仅指向物理上的回归,更是心灵的回归,是对自我本质的探寻与领悟。

“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诗人以梅花作为背景,象征着禅僧修行之路的高洁与清冷,同时也暗示了禅僧行脚的自由与洒脱。梅花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也是禅者精神世界的映射,它在严冬中绽放,象征着禅僧在逆境中坚守信仰的决心。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禅僧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超然态度。禅僧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足,无需外界的任何物质或形式的束缚。而“双锡任时飞”,则形象地表达了禅僧随缘而行的生活方式,锡杖是禅僧行脚的工具,象征着他们的自由与灵活,可以随时根据内心的指引行动。

最后,“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预示着禅僧即将回到他们修行的山寺,结束这次行脚之旅。随着庭前雪花的飘落,既象征着自然界的轮回,也隐喻着禅僧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和谐。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禅宗哲学中对生命、自然与内在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尊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禅僧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核心理念——超然物外、心灵自由、内在平和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白大师入山(其一)

但识安心法,皇城亦厌居。

青山发幽兴,白社得真如。

勿使一尘染,能令万虑虚。

春来须策杖,还访尔精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白大师入山(其二)

问师何所适,乃在樵山阴。

古寺千章木,閒云一片心。

折花惊晓蚁,出食下幽禽。

日夕惟清梵,因风度远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花朝日社集西禅寺

一从兵革后,大雅久云衰。

声气如今日,风流宛在兹。

泠泠春夜涧,濯濯柳初枝。

何以裁诗句,清新倘似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琼南(其一)

雷阳南岸尽,城郭浪中开。

古井鱼增老,穷溟雁不来。

禹粮收木末,猴酒酿山隈。

风土相逢处,仁蘋荐几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