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子入天台我入闽,归来又见六番春。
雁书乏便通安道,鹤颈长延望叔伦。
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
年来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寄给友人戴石屏的作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时间流转和个人心境。首句“子入天台我入闽”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各自远行的场景,天台和闽地相隔,暗示了距离之遥。次句“归来又见六番春”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六年过去,诗人归来看到六个春天已过,流露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第三句“雁书乏便通安道”,通过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通信不便的遗憾,暗指对友人的思念。第四句“鹤颈长延望叔伦”以鹤颈伸长眺望的姿态,寓言诗人期待与友人重逢的心情。
第五、六句“吃药未逢医国手,听琴谁见赏音人”运用了比喻,表达出诗人感叹自己未能遇到能治愈心灵创伤或理解自己音乐才华的人,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怀才不遇的情绪。
最后两句“年来屡作江湖梦,细嚼君诗当问津”揭示了诗人近来的内心世界,他频繁地做着江湖之梦,渴望有所作为,而品味友人的诗作则成为他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一种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个人在时光流转中的思考和追求。
不详
版扉常半掩,人静少经过。
禅思夜来得,吟情秋后多。
月高幡影直,风定磬声和。
何日同携手,云山访薜萝。
觉城向东际,寺在古松湾。
流水意俱远,白云僧共閒。
新吟呈绣佛,旧梦绕囊山。
勘破赵州话,犹疑隔一关。
寒毡才入手,便动帝乡心。
千古兰亭在,三年芹水深。
文排昆体作,诗对越人吟。
自得高山趣,何当遇赏音。
数点寒鸦过别村,晚来秋色眼中分。
木从阙处留残照,山欲昏时杂乱云。
两岸草深虫语话,一汀沙白鸟耕耘。
林间僧舍知何处,回首钟声远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