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

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

烟霞共掩映,林野俱萧瑟。

楚塞郁不穷,吴山高渐出。

客行殊未已,沐澡期终吉。

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

馆宇肃而静,神心康且逸。

伊我非真龙,勿惊疲朽质。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驾驭马匹来到秋日平原,登上城墙遥望寒冷的日光。
烟雾霞光交织,树林田野一片凄凉。
楚国边塞连绵不断,吴地山峦逐渐显现。
旅途仍未结束,期待沐浴吉祥后终得安宁。
在芳香的椒桂祭坛前斟满美酒,风云汇聚于空旷的屋舍。
馆舍庄重而宁静,心灵健康安逸。
我们并非真正的龙,无需惊扰这疲惫衰老的身躯。

注释

总辔:驾驭马匹。
秋原:秋日平原。
登城:登上城墙。
寒日:寒冷的日光。
烟霞:烟雾霞光。
掩映:交织。
林野:树林田野。
俱:都。
萧瑟:凄凉。
楚塞:楚国边塞。
吴山:吴地山峦。
沐澡:沐浴。
期:期待。
终吉:吉祥后终得安宁。
椒桂:椒桂祭坛。
芳樽:美酒。
虚室:空旷的屋舍。
馆宇:馆舍。
肃:庄重。
静:宁静。
神心:心灵。
康且逸:健康安逸。
伊我:我们。
真龙:真正的龙。
疲朽质:疲惫衰老的身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日登临古城,眺望寒冷阳光的情景。开篇“总辔临秋原”表明诗人驾马来到一片广阔的秋天原野上,而后“登城望寒日”则是诗人登上城楼,远眺那些被秋风吹得有些寒冷的阳光。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意境,为读者描绘出一个萧瑟、寂静的秋日景象。

接着,“烟霞共掩映”和“林野俱萧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烟霞与林野一同笼罩在淡淡的迷雾之中,一切景物都显得萧索而又幽静。

“楚塞郁不穷,吴山高渐出”,这里诗人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所在的向往和追求。楚塞,即楚国边塞,代表着遥远的地方;吴山,则是指江南地区的山脉。这两句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追寻心中理想的意愿。

“客行殊未已,沐澡期终吉”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不懈努力和对未来美好祝福的期待。沐澡,即洗尘,是古代礼仪之一,这里借指诗人的内心世界得以净化,预示着一段美好的时光即将到来。

“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景。椒桂指的是香气浓郁的植物,这里用以比喻诗人所居之地;而“风云下虚室”则是说在飘渺的云端之下,隐约可见一处清幽的居所。

“馆宇肃而静,神心康且逸”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寄宿于沈诸梁庙时的宁静与安详。馆宇,即寺庙建筑,这里特指沈诸梁庙;神心康且逸,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片刻的平和与自由。

最后,“伊我非真龙,勿惊疲朽质”是一种自谦之词,也是对读者的提醒。诗人以“非真龙”来比喻自己不是真正的高贵存在,而是凡胎肉身,通过这样的表达,传递了一种谦逊和超脱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个既有远方向往,又有现实寄托的意境。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30)

李百药(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史学家、诗人。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另外,据《安平县志》载: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 字:重规
  • 籍贯:定州安平(今属河北)
  • 生卒年:565--648

相关古诗词

赋礼记

玉帛资王会,郊丘叶圣情。

重广开环堵,至道轶金籯。

盘薄依厚地,遥裔腾太清。

方悦升中礼,足以慰馀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今日持团扇,非是为秋风。

形式: 押[东]韵

江南春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