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树枝光秃无绿叶,唯有尘土随风扬,箫笛声中迎接龙舟于水庙之前。
富贵人家的府邸内,处处歌舞升平,却还担心春雨绵绵会令乐声哽咽。

注释

桑条:形容枯萎的桑树。
无叶:没有叶子。
土生烟:尘土飞扬像烟雾。
箫管:竹制的吹奏乐器。
迎龙:迎接龙舟(可能指端午节习俗)。
水庙:供奉水神的庙宇。
朱门:豪门大户。
几处:多处。
看歌舞:欣赏歌舞。
犹恐:还怕。
春阴:春雨阴天。
咽管弦:使音乐声音变得低沉或中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等待祈雨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农民对天气的渴望以及祈雨仪式的庄重氛围。

首句“桑条无叶土生烟”写出了初春时节,桑树尚未长出新叶,只有地面散发出淡淡的烟雾,这是因为冬去春来,气温回暖,土地开始解冻所致。这里不仅描绘了早春的景象,也映射出农民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因为桑树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无叶而有土生烟预示着新生命的萌动。

“箫管迎龙水庙前”则转换了场景,描述了一种仪式活动。箫管即是古代用来祭祀和娱乐的一种乐器,而这里它们被用来迎接龙神,因为在古人心目中,龙是掌握云雨的神灵。在水庙前进行这种仪式,是为了祈求龙神降下甘霖。

“朱门几处看歌舞”一句,通过对朱红色的宫门前歌舞活动的描写,反映了祈雨仪式的盛大和庄重。朱门通常指的是官府或庙宇的大门,这里用来指代祈雨水庙的大门。而“几处看歌舞”则表明这样的场景不止一处发生,整体氛围热烈而隆重。

最后,“犹恐春阴咽管弦”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阴雨的担忧,即便是在祈雨仪式中,也还是担心春季的阴霾会影响乐器的声音和节奏,进而影响祈雨活动的效果。“咽管弦”形象地描绘了乐声受阻的场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天气的敬畏之心,以及为了农业生产和民众福祉所进行的祈雨活动。

收录诗词(10)

李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宗室,一作存博。郑王元懿玄孙,勉子,官兵部员外郎。有画癖,闻一士人家有张璪所绘松石幛子,乃诣购其家,弱妻已练为衣裹。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绘练记。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特精楷隶,并善画梅。又萧字为梁侍中萧子云壁书,得之,崔备为之记,约自为赞,又以名其斋。《唐书宗室世系表》、《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图绘宝鉴补遗》、《萧斋记》

  • 字:在博

相关古诗词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病中宿宜阳馆闻雨

难眠夏夜抵秋赊,帘幔深垂窗烛斜。

风吹桐竹更无雨,白发病人心到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从军行三首(其二)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

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

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从军行三首(其三)

候火起雕城,尘沙拥战声。

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落滹沱浅,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视,不觉说添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