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常常怀念辋川寺,那竹窗东北的廊舍。
离别已有十多年,看见竹子仍然难以忘怀。
今年春天二月初,我选择了新昌作为居所。
还没来得及建造马厩和仓库,先搭建了一间小屋。
开窗不贴纸,种竹子不按行列。
想要让北边檐下的窗户与竹子相配。
竹叶的声音沙沙作响,颜色苍翠逼人。
烟雾中透出淡淡的气息,月光透过竹林洒下明亮的光。
此时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如沸水。
只有在这竹窗之下,清晨回来才能脱去衣裳。
披一条薄薄的纱巾,躺在六尺的小竹席上。
没有客人整天都很安静,有风的夜晚总是凉爽。
才明白古人的言语,描述事物十分详尽。
在北窗下吹着清风,足以傲视羲皇那样的古人。

注释

辋川寺:唐代诗人王维的隐居之地,位于陕西蓝田县。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厩库:指马厩和仓库。
不依行:不按照规定的行列种植。
淅淅: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杳蔼:形容深远、模糊的景象。
玲珑:形容物体精致通透。
三伏天: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
羲皇:传说中的古帝伏羲,象征远古时代的生活。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辋川寺竹窗的深厚情感和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开篇即点明了对辋川寺竹窗十馀载的不离不弃,见竹未曾忘,表达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此刻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正在新居安顿中,但尚未安排好一切,只急于修建一个小屋以供居住。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这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环境的布置和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不糊纸的窗户,自由生长的竹子,以及对位置的选择,都透露着诗人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描写了竹窗之下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好。竹子的声音、微妙的烟气和清澈的月光,都构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意境。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这段落则着重描绘了炎热夏日中,诗人在竹窗下的清凉生活。三伏天气虽热,却唯有此处能够让人感到清爽。解衣裳,轻纱巾,小簟床,都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最后两句"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生活态度的赞赏,以及自己也能在这竹窗之下找到一种超越世俗、傲视尘寰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及其超脱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这首诗构建了一个既美好又富有哲理的意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约心

黑鬓丝雪侵,青袍尘土涴。

兀兀复腾腾,江城一上佐。

朝就高斋上,熏然负暄卧。

晚下小池前,澹然临水坐。

已约终身心,长如今日过。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老热

一饱百情足,一酣万事休。

何人不衰老,我老心无忧。

仕者拘职役,农者劳田畴。

何人不苦热,我热身自由。

卧风北窗下,坐月南池头。

脑凉脱乌帽,足热濯清流。

慵发昼高枕,兴来夜汎舟。

何乃有馀适,祗缘无过求。

或问诸亲友,乐天是与不。

亦无别言语,多道天悠悠。

悠悠君不知,此味深且幽。

但恐君知后,亦来从我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耳顺吟寄敦诗梦得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

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

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

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

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自在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

小奴搥我足,小婢搔我背。

自问我为谁,胡然独安泰。

安泰良有以,与君论梗概。

心了事未了,饥寒迫于外。

事了心未了,念虑煎于内。

我今实多幸,事与心和会。

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

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