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顺吟寄敦诗梦得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

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

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

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

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三十四岁到五十想要有所作为,七八十岁后疾病缠身。
五十六十岁时身体还算不错,心境恬淡清净安然自在。
已经过了追求名利和欢愉的年纪,但还未完全陷入老弱病态和糊涂之前。
虽然没有力气再去游山玩水,但仍怀有欣赏音乐的心情。
闲暇时开一瓶新酒品尝几杯,醉了就回忆旧诗吟诵一篇。
以诗劝勉自己如刘禹锡一般,不必嫌弃六十岁的年纪。

注释

三十四十五欲牵:指三十四岁到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渴望有所成就。
七十八十百病缠:形容人到了七八十岁,常常会被各种疾病困扰。
恬淡清净:形容心境平和,没有杂念。
病羸:身体虚弱,多病。
昏耄:形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头脑糊涂。
敦诗梦得:刘禹锡,唐代诗人,字梦得,这里是以他为例,表示以诗歌自娱。
耳顺:六十岁的另一种说法,源自孔子的‘六十而耳顺’,意指此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心态平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年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开篇三句“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五十六十却不恶”,通过数字的排比,形象地表达了年龄增长、疾病缠身的苦恼,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达观人生的态度。

接着,“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两句,诗人回顾自己已经放下了对名利的追求,但仍未能完全摆脱身体上的种种不适和精神上的迷茫。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表明尽管年事已高,但身体还保留着一些活动能力,可以去探访自然美景;同时,内心依旧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愿意聆听琴瑟之声。

“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则描写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以饮酒为伴,回味往昔创作的诗篇,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悦。

最后,“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是对友人敦诗梦得的勉励,希望对方也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必在乎世俗的评价,只需享受生命中的美好即可。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自在悠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着对友情和艺术永恒追求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在

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

小奴搥我足,小婢搔我背。

自问我为谁,胡然独安泰。

安泰良有以,与君论梗概。

心了事未了,饥寒迫于外。

事了心未了,念虑煎于内。

我今实多幸,事与心和会。

内外及中间,了然无一碍。

所以日阳中,向君言自在。

形式: 古风

自江州至忠州

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

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

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巴人类猿狖,矍铄满山野。

敢望见交亲,喜逢似人者。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自问行何迟

前月发京口,今辰次淮涯。

二旬四百里,自问行何迟。

还乡无他计,罢郡有馀资。

进不慕富贵,退未忧寒饥。

以此易过日,腾腾何所为。

逢山辄倚棹,遇寺多题诗。

酒醒夜深后,睡足日高时。

眼底一无事,心中百不知。

想到京国日,懒放亦如斯。

何必冒风水,促促赴程归。

形式: 古风

自馀杭归宿淮口作

为郡已多暇,犹少勤吏职。

罢郡更安闲,无所劳心力。

舟行明月下,夜泊清淮北。

岂止吾一身,举家同燕息。

三年请禄俸,颇有馀衣食。

乃至僮仆间,皆无冻馁色。

行行弄云水,步步近乡国。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

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