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汪大猷归里》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对友人汪大猷即将归乡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濯濯才华耀禁林”,以“濯濯”形容汪大猷才华横溢,犹如在皇家园林中熠熠生辉,赞美其出众的才能和成就。次句“翩然忽起故园心”,描绘了汪大猷突然兴起的思乡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接着,“九天得请恩方重,一舸东归春未深”,通过“九天得请”这一典故,表达了汪大猷得到朝廷重用后,决定东归故乡的情景,同时点明了归乡之时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既是对汪大猷归乡时机的选择的赞赏,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照眼湖山非昨梦,及时诗酒合同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汪大猷回到家乡后,与亲人朋友相聚,共享自然美景与诗酒之乐的场景。诗人通过“非昨梦”强调了这次回归的现实性与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汪大猷能够享受生活、与亲朋好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欣慰之情。
最后,“不应便作真狂客,讲殿行思听履音”,诗人提醒汪大猷即使归乡也要保持谦逊与理智,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而是要继续追求学问与道德修养,如同在讲殿中思考,倾听脚步声,时刻不忘学习与进步。这不仅是对汪大猷个人的期望,也是对所有读书人的勉励,体现了朱熹作为教育家的深邃思想。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也有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朱熹作为一位学者兼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