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畴昔两垂髫,知音结久要。
何言半涂别,不待岁寒彫。
幸有才名在,非随气运消。
英灵犹彷佛,宿草已萧萧。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忆庞之道》。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沉的情感。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每一句话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畴昔两垂髫,知音结久要。" 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与知己之间情谊深厚的愿望。"畴昔"指的是过去的岁月,而"两垂髫"则是形容头发两旁斑白,象征着年华老去。"知音结久要"表达了与知心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多么珍贵且重要。
"何言半涂别,不待岁寒彫。" 这两句则是在强调,即便是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也不必等到年老体衰才去追寻和留恋。"半涂别"意味着即使时光飞逝,记忆依旧清晰,而"不待岁寒彫"则强调了珍惜现在,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去刻画这些美好的回忆。
"幸有才名在,非随气运消。"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才能和声誉的重视,它们不会像世事的潮流那样轻易消逝。"幸有才名在"说明作者对自己或他人某方面才能的肯定,而"非随气运消"则是说这些才华和声望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
最后两句"英灵犹彷佛,宿草已萧萧。" 则是在描绘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英灵犹彷佛"中,“英灵”指的是高洁的精神或才华非凡的人,而“犹彷佛”则是在形容这种精神状态如同佛家的禅定一般,超然物外。"宿草已萧萧"则是描绘了一种秋天枯黄的景象,但在这里它更多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才华和精神追求的珍视,以及面对世事变迁时保持超脱态度的哲学思考。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楸。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庭有三鳣集,门容驷马过。
欲知馀庆在,公鼎格平和。
汾晋地形美,古今多钜贤。
况承勋烈后,宜有庆灵传。
著位登朝古,声华出众先。
起家从此始,圭组遂蝉联。
昔时南面并称孤,今日还为绛灌徒。
忍死祗能添屈辱,偷生不足爱须臾。
一朝从殉倾群客,千古生风激懦夫。
直使强颜臣汉帝,韩彭未必免同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