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的《读史述》系列之二十二,名为《殷浩》。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殷浩的深刻思考与评价。
首句“深源不出山,令名跨江东”,以山水隐喻,赞美殷浩虽身处深山而不失其卓越的名声,跨越了东江,影响深远。接着,“虚声可坐镇,那足敌枭雄”两句,既赞扬了殷浩的虚名足以震慑四方,又暗含对其实际能力的质疑,认为他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敌人或对手。
“角巾归乌衣,澹然流高风”描绘了殷浩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头戴角巾,回归乌衣巷,生活淡泊而高雅,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尚风范。然而,“悠悠行路口,理合深弥缝”则指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殷浩或许应该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避免不必要的缝隙和错误。
最后,“才穷气先折,咄咄徒书空”表达了对殷浩才华枯竭、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尽管他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和远大的抱负,但最终却因才华耗尽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徒然地在空中书写,表达出无奈和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殷浩一生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复杂情感的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