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洛滨吹笙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

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

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

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王子的灵魂历经千年,笙乐在五个夜晚回响。
旋律沿着清澈的洛水蜿蜒,时断时续,仿佛从仙云中落下。
悠扬的乐声飘忽不定,曲调含糊难以分辨。
松林中的风增添了音乐的幽深,月光下的波纹也似乎在轻盈地舞动。
那遥远的凤箫声,如同凤凰的鸣叫在群体中响起。
在黑暗的天空中,我想象着华美的羽盖,余音缭绕,弥漫在空气中。

注释

王子:古代对贵族或君王的尊称。
千年:极长的时间。
笙音: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声音。
五夜:五个夜晚。
逶迤:曲折延伸的样子。
清洛:清澈的洛河。
泄泄:形容乐声流畅。
啾啾:形容乐声细碎。
幽律:幽深的音律。
波月:月光照在水波上。
凤管:象征高贵的音乐器物, 凤凰形状的箫。
鸾声:鸾鸟的鸣叫声。
羽盖:古代帝王乘坐的车驾上的装饰物, 代表尊贵。
馀气:残留的香气或声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听笙音的意境,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捕捉了音乐与自然的声音交织的情景。首句“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回响,同时也暗示了笙音的悠长和不朽。"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接近神仙境界的情状。

中间两句“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用以形容笙音的流动和变化,如同水流一般难以捉摸,乐曲的起伏转折也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不做作。

接下来的“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则将自然界的声音融入了音乐之中,松风成为笙音的伴奏,月光下波纹动静,增添了一种清凉和柔美的氛围。

尾句“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中,“凤管”与“鸾声”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这里用以形容笙音的遥远和神秘,以及它仿佛能够引起人们对古老时光的追忆和幻想。最后两字“氛氲”,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轻盈若举、不染尘埃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声音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音乐之美的深刻感悟和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37)

张仲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 字:绘之
  • 籍贯:符离(今安徽宿州)
  • 生卒年:约769~819

相关古诗词

寒云轻重色

佳期当可许,托思望云端。

鳞影朝犹落,繁阴暮自寒。

因风方袅袅,间石已漫漫。

隐映看鸿度,霏微觉树攒。

凝空多似黛,引素乍如纨。

每向愁中览,含毫欲状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缑山鹤

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

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

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

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

几变霜毛洁,方殊藻质斑。

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催妆诗

舜耕馀草木,禹凿旧山川。

形式: 押[先]韵

题搔口

尝闻烧尾便拿空,只过天门更一重。

大禹未生门未凿,可能天下总无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