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一○○)

跨弄蹄驴,住疏壁院,千古遗风今再见。

吞吐何须栗棘蓬,煅炼已成丹九转。

倾出瓶壶,寒光闪电,扶危妙在通权变。

形式: 偈颂 押[霰]韵

翻译

驾驭着毛驴穿越巷弄,居住在简陋的墙壁环绕的院落,古老的风尚如今再次显现。
吞吐之间无需畏惧困难,经过千锤百炼已炼就九转金丹。
倾倒出瓶壶中的精华,寒光闪烁如电,扶助危难的妙处在于灵活变通。

注释

跨:穿过。
弄:小巷。
蹄驴:毛驴。
住:居住。
疏壁院:简陋的墙壁环绕的院落。
千古:古代。
遗风:遗留的传统。
吞吐:形容人的气度或事物的展现。
栗棘蓬:比喻艰难困苦。
煅炼:磨炼。
丹九转:道教术语,指炼制的极高境界的丹药。
倾出:倒出。
瓶壶:容器,这里可能指知识或力量。
寒光:冷冽的光芒。
闪电:形容快速和明亮。
扶危:援助危难。
妙在:关键在于。
通权变:灵活变通,随机应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简朴而深沉的生活画面,诗人骑着驴子穿越古老的巷弄,居住在简陋的墙壁环绕的院落中,似乎在追寻和体验着千百年来遗留的传统风范。他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不必拘泥于外在的琐碎,而是通过不断的修炼,如同炼丹九转,提升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吞吐何须栗棘蓬",这里的“吞吐”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包容与吐纳,无需像棘蓬般拘谨;"煅炼已成丹九转",则比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修炼,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接下来的"倾出瓶壶,寒光闪电",形容某种智慧或力量的瞬间释放,犹如寒光闪烁的闪电,既神秘又强大。

最后两句"扶危妙在通权变",揭示了在困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变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整首诗寓含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个人修行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九十九)

倾倒投子油瓶,拗折龙孙头角。

大炉鞴里烹煎,香透千岩万壑。

殷勤奉供昔年高卧白云僧,与无舌人从头咬嚼。

咬得著,鼓舞升平,唱村田乐。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九十八)

筀笋剪龙须,山茶烹雀舌。

款客话家私,各打乡谈说。闽蜀同风,浙音迥别。

老倒芝峰耳重听,子规声诉三更月。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九十七)

九旬禁足,困鱼止泺。三月安居,钝鸟栖芦。

圆觉伽蓝俱扫迹,释迦弥勒是他奴。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九十六)

九曲河清产圣人,行尧舜道觉斯民。

万邦翘仰垂衣化,鼓舞春风贺太平。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