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

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

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

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豪门中有才子,能够追随古人的足迹。
如同白社中的陶渊明,又如青云之上的阮籍。
突然决定回归田园,车马难以再相逢。
荒废的小巷临近秋水,独自支颐遥望暮色山峰。
游鱼避开杨柳,惊动的鸭子碰触着荷花。
石缝中涌出细细的红泉水,山间小桥承载着紫色的海苔。
幼凤最终会以竹为食,鹤群暂时在松树上筑巢。
我渴望与自然美景相伴,但羁旅的计划却不能如愿。

注释

高门:豪门贵族。
才子:有才华的人。
古人踪:古代贤人的足迹。
白社:指隐居之地。
陶元亮:陶渊明的别称。
青云:比喻高位。
阮仲容:阮籍的别称。
田园:田园生活。
车马:代指富贵生活。
废巷:荒废的小巷。
支颐:托腮。
暮峰:傍晚的山峰。
行鱼:游动的鱼。
杨柳:河边的柳树。
芙蓉:荷花。
石窦:石缝。
红泉:红色的泉水。
紫菜:紫色的海苔。
凤雏:幼小的凤凰。
食竹:以竹为食。
鹤侣:鹤群。
烟霞:自然美景。
羁离:羁旅分离。
计不从:计划未能实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名为《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于古人踪迹的追寻与怀念。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才智出众、能够继承古人足迹的青年,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表达了诗人对于优秀传统的尊崇和向往。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诗人的心境开始转向个人生活,他回到了田园之中,但那里的宁静与远离尘世让外界的车马难以到达。废巷旁的秋水和暮色中的山峰,都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背景。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这里描写了自然界中生灵的活动,如鱼儿躲藏在杨柳间、鸭子惊起时触及芙蓉等景象,以及石洞中的细流泉水和山桥下的紫菜,都表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受。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像凤凰一样终日以竹叶为食,象鹤那样在松树间栖息。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意被世俗羁绊。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写,以及他个人生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归中丞使新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韝。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

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

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

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

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

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閒开碧,蔷薇暗吐黄。

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

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

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

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

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粱。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末路还思借,前恩讵敢忘。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