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归中丞使新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向东遥望那扶桑升起的太阳,何时才能亲眼见到呢。
一片孤帆在风雨中穿行,积水划分了我们与世界的边界。
广阔的海面上,风吹得遥远,天高海阔,鸟儿飞得缓慢。
平静的海面映照着云月,孤岛上飘扬着旗帜。
落叶传递着秋天的气息,潮水涌动勾起游子的思念。
深邃的大海没有熟悉的道路,又该向哪里去寻找过去的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开篇即以“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表达了对遥远家乡的眺望和归期的渴盼。“扶桑”在古代中国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即东方,这里象征着诗人心中那无法触及的故土。接着,“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化了空间距离感和文化差异感。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一句,不仅增添了动态美,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中“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两句,更是以静谧的夜晚景象和飘扬的旌旗,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这两句,则通过季节的变换和自然现象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秋思与游子的哀愁。而最后,“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去时光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以及对未来渺茫的不安。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韝。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

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

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

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

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

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閒开碧,蔷薇暗吐黄。

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

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

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

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

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粱。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末路还思借,前恩讵敢忘。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