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过开元寺

灵辰浴佛来随喜,呗响钟声礼法王。

忏悔十年除慧业,通灵一瓣热心香。

倚松习静含禅味,枕石清斋纳午凉。

廿载重经香火地,傍人不解感沧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浴佛节时访问开元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体悟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灵辰浴佛来随喜,呗响钟声礼法王”,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通过“灵辰”、“浴佛”、“随喜”等词,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同时,“呗响钟声”与“礼法王”相呼应,不仅展现了佛教仪式的庄重,也暗示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颔联“忏悔十年除慧业,通灵一瓣热心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个人修行的过程。通过“忏悔”、“除慧业”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错误行为的反省与改正,以及追求智慧与内心的纯净。同时,“通灵一瓣热心香”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与内心的觉醒,通过细微的动作表达对佛法的深深敬仰。

颈联“倚松习静含禅味,枕石清斋纳午凉”,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选择在松树下静坐,感受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融合的理念。“枕石清斋纳午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与清凉的感受,仿佛是在炎炎夏日中找到了心灵的避暑之地。

尾联“廿载重经香火地,傍人不解感沧桑!”则以时间跨度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二十年前的回忆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对比,让诗人不禁思考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最后一句“傍人不解感沧桑”则暗示了周围人的不解与自己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感悟,凸显了诗人对生活与历史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浴佛节期间对佛教文化、个人修行以及历史变迁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连雅棠

天与连生著作才,何缘潦倒困尘埃!

世方板荡遭非偶,愿已睽违志不灰。

苏轼不生沦玉局,燕丹已死冷金台。

新诗尽有幽、并气,知自居庸跃马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四月二十一日南社同人小集

宦海浮沈六十春,归来故里等閒身。

两重黑海风涛恶,一辈青年日月新。

乘兴聊穿灵运屐,科头且脱惠文巾。

我来不尽沧桑感,胜国衣冠少旧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吊梅

孤忠抗节海之滨,香火空山草木新。

独有梅花偏耐冷,枯根不受帝王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感事(其一)

盖世枭雄一讣来,愚而自用及身灾。

重罹红劫颠连甚,又为苍生涕泪哀。

竖子有权倾内阁,替人无恙出瀛台。

当涂汉谶成虚语,公路粗疏是蠢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