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六)

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

留恩均器服,下诏约山陵。

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

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神鼎还在炉中烹煮草药,平日使用的石盘已经结满寒冰。
恩泽均匀地分给臣民,皇帝下诏书规定陵墓规模。
宫殿的空房间里,只剩下了织有绨丝的几案,明亮的漆灯也已熄灭。
在寂静的柏树林下,只有傍晚的云彩凝聚不散。

注释

神鼎:古代祭祀或制药用的大鼎。
烘药:在鼎中煎煮药物。
夷槃:古代的一种石制器皿,常用于盛放食物或冰块。
实冰:指石槃上结满了冰。
留恩:保留恩惠,指皇帝对臣民的恩赐。
均器服:公平分配衣物和用品。
下诏:帝王发布命令。
约山陵:规定陵墓的规模和规格。
影殿:暗淡的宫殿,形容光线不足。
绨几:织有绨丝的几案,古代贵族家具。
皇堂:皇家殿堂。
掩漆灯:漆灯熄灭,暗示宫殿的冷清。
柏城:以柏树环绕的城墙,可能指陵墓周围的环境。
空有:只有,表示空荡无人。
暮云凝:傍晚时分,云彩聚集不散,象征哀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宫寂寞、皇室凋敝的氛围。开头两句“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形象地表达了皇帝对先祖的怀念和祭祀活动中的庄严肃穆,其中“神鼎”指的是用于祭祀时焚烧香药的器具,而“夷槃”则是古代用来保存冰冷物品的容器,这里暗示着皇帝对先祖的思念如同烘热的药一样恒久,同时也承担着维持皇家典礼的责任,宛若冰凉却坚不可摧。

“留恩均器服”一句显示了皇帝对臣民的恩泽与关怀,“下诏约山陵”则是皇帝颁布命令以保障陵墓安宁,从中可见仁宗皇帝对于国家大事和祖先祭祀同样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描绘了深宫中的静谧与寂寞。夜幕降临,殿内阴影幽深,绨几(一种古代家具)空置无人;皇堂内的灯光被漆制的灯罩所掩盖,光线微弱,这些都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忧郁。

最后两句“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则是对宫外景象的描写。柏树在晚风中沙沙作响,而城下只有暮色渐浓的云朵凝聚,这种景致与前面的深宫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也间接映射出皇帝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仁宗皇帝的个性特征以及他对国家、历史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态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五)

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四)

宝辂嬉游少,珠宫艺学优。

仙毫媚风帛,睿藻焕星钩。

天极推神历,兵防演秘谋。

飙流今已矣,长共谷林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三)

求治亲垂诏,观文自著图。

何曾凭喜怒,未省蔽谗谀。

尘世留徽号,烟霄返旧都。

悠悠增筴验,难问鬼臾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其二)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馀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