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信孺题云崖轩

万里风烟倚瘦藜,湘南曾自一登陴。

云崖知在宜山麓,水月传誇古洞奇。

四字丹书无梦见,千峰苍玉有谁诗。

门前系马松阴下,鸦背斜阳影屡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万里风烟中依靠着瘦弱的藜杖,我曾在湘南独自登上城墙。
云崖知道它位于宜山脚下,水月流传着古老洞穴的奇妙传说。
四字的红色书法已不再入梦,千座苍翠的山峰又有谁能吟咏成诗。
门前拴马的地方在松树的阴凉下,乌鸦背上夕阳的影子不断移动。

注释

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
风烟:指风尘或战争的气氛。
倚:依靠。
瘦藜:瘦弱的藜杖,古人常用以代步。
湘南:湖南南部地区。
陴:城墙。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宜山麓:宜山的山脚。
水月:水中的月亮,象征清幽的环境。
洞奇:奇特的洞穴。
丹书:红色的书法,古代常用朱砂书写。
梦见:入梦,出现在梦境中。
千峰:众多的山峰。
苍玉:青翠如玉的山峰。
系马:拴马。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处。
鸦背:乌鸦的背部。
斜阳:夕阳。
屡移:频繁移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自明的作品,名为《和方信孺题云崖轩》。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以及他超脱尘世的高远志趣。

“万里风烟倚瘦藜”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描绘出一幅辽阔的山川景色。这里,“万里风烟”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而“倚瘦藜”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景致的向往和憧憬。

“湘南曾自一登陴”表达了诗人曾经独自攀登高峰,亲身体验自然之美。这里,“湘南”可能是指湖南省南部地区,而“一登陴”则强调了诗人的探险精神和勇气。

“云崖知在宜山麓,水月传誇古洞奇”两句中,“云崖”与“水月”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独特的人生追求。

“四字丹书无梦见,千峰苍玉有谁诗”则是诗人在赞美自然之余,对于文学创作的自谦与反思。这里,“四字丹书”可能指的是古代典籍或经典中的精华,而“千峰苍玉”则形容山川之美;“无梦见”和“有谁诗”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价值的质疑,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谦逊态度。

最后,“门前系马松阴下,鸦背斜阳影屡移”两句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宁静的生活场景。这里,“门前系马松阴下”给人以归隐田园的感觉,而“鸦背斜阳影屡移”则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光阴变幻,增添了一丝哀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10)

张自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栖霞洞

玉洞沉沉锁碧虚,月华曾伴日华居。

刀圭影触金丸弹,蝉蜕形留锦鲤鱼。

旧隐已荒三径草,仙人忽授数行书。

丹霞自有栖真处,十里松风可跨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清秀山次韵

甲子循环各一时,又逢青犬护岩扉。

金墉城锁瑶池苑,苍玉楼铺锦地衣。

万里西风生木末,数声湘竹叫云归。

明朝天上秋期近,问讯河边织女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游华景洞

拂破苍苔觅旧题,五言觅得晚唐诗。

岩光人忆遗名好,华景天开一段奇。

铁锁掣关躔壁垒,玉梯穿路透瑶池。

古心未展閒游戏,惭愧平生华子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朝阳洞次孙机宜韵(其一)

绿野年来喜有秋,行春到处小淹留。

朝阳亭上初披雾,水月岩中更枕流。

竹径不容周俗驾,桃蹊还泊晋渔舟。

遨头自愧非元老,滥总师干乏壮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