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过秦园适值公宴避之遂登酒楼独酌醉后作

习家池上最风流,却道山公醉未休。

残柳影斜还系马,折荷声乱不惊鸥。

且同太白三人饮,更上元龙百尺楼。

借问泉边明月下,有谁独跨九龙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晚上诗人过炳耀拜访秦园,恰逢主人宴客而避开,独自登上酒楼饮酒的情景。诗中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习家池上最风流”,以习家池为背景,暗示出一种闲适优雅的生活情调。“却道山公醉未休”,借用山公(即王献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宴席,但选择避开,独自享受宁静的饮酒乐趣。

“残柳影斜还系马,折荷声乱不惊鸥”两句,通过残柳和折荷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秋日景象。柳树的影子斜斜地映在水面,马儿悠闲地站在一旁;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但并未惊动水中的鸥鸟,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之美。

“且同太白三人饮,更上元龙百尺楼”两句,引用李白和陈元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饮畅谈,甚至想要攀登更高的楼阁,追求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思考。

最后,“借问泉边明月下,有谁独跨九龙游”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明亮的月光下,是否有人独自骑着九条龙游历,既是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也是对自身孤独饮酒状态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收录诗词(3)

过炳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禅遇南楚老僧似有道者因赠以诗二首(其一)

梦醒长松下,飘然倚一竿。

佛心原是月,仙骨不知寒。

流水空传钵,闲云暂挂单。

萍踪聚还散,永夕话蒲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南禅遇南楚老僧似有道者因赠以诗二首(其二)

梦醒长松下,到来清我心。

春光当面过,鸟语此林深。

遂隔人间世,时听空外音。

羲皇去不远,上下与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管社山雪后

湖上梅花尽放时,湖山万叠玉参差。

紫渊白鹿闲何处,游遍苍崖借我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一)

人生依骨肉,胡乃有四穷。

百族自食力,其奈兹疲癃。

俯仰各相失,出入将焉从。

窥户绝爨烟,四壁凄其风。

牛衣纵不暖,犹与妻孥同。

吁嗟兮茕独,偃卧披蒿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