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其五)

孔门善说《诗》,子云商起予。

流传大小毛,授受大小《序》。

纵有齐鲁韩,见之色斯阻。

夹漈一后生,攻以烈火炬。

先儒误听信,凿枘生龃鼯。

微言忽中绝,大义不复举。

闻人左丘明,著书秦相吕。

其言虽近诬,其事颇足取。

国侨赋《褰裳》,晋为退师旅。

《木瓜》美齐桓,情岂系男女。

诗教厚人伦,诲淫何独许。

可怪上蔡师,为力亦太钜。

芟弃郑卫篇,窜改《雅》《颂》所。

谁为辨异同,复遵笺传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斋中读书(其五)》,他通过对孔子门徒研习《诗经》的描述,批评了后世学者对《诗经》的过度解读和删改。诗中提到孔门弟子如子云、商起予等人对《诗经》的传授,以及大小《毛诗》和《大小序》的不同版本。朱彝尊指出,即使像齐鲁韩这样的学者,面对这些内容也会感到困惑。他批评了夹漈后生过于激进的学术态度,导致先儒观点的分歧和经典微言大义的中断。

接着,诗人引用左丘明著书的事例,虽然其真实性可能有争议,但他的著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朱彝尊质疑为何过分强调《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如《褰裳》与军事退师的关系,《木瓜》赞美齐桓公的情感并非仅限于男女之情。他认为《诗经》本应弘扬人伦教育,而非仅用于指责性行为。

最后,诗人对上蔡师的过度删改表示惊讶,他们甚至删除了郑卫诗篇,改动《雅》《颂》的内容。诗人呼吁有人能分辨这些异同,恢复经典的原貌,遵循古代的注释传统。

整首诗体现了朱彝尊对于古籍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学术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后世学者过度诠释经典的一些批评。

收录诗词(300)

朱彝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字:锡鬯
  • 号:竹垞
  •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生卒年:1629~1709

相关古诗词

斋中读书(其六)

男女一相悦,情迫莫自持。

不闻《桑中》契,先以定情诗。

国史明得失,輶轩别醇疵。

如何历郑卫,专录淫人辞。

鸡鸣风雨夜,奔者亦可危。

执袪遵大路,岂不畏人知。

丘中有麻麦,两雄共一雌。

双双李树下,宁免相诟訾。

立言讵可训,说者宜再思。

无邪尼父教,用告童子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斋中读书(其七)

《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仇。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得毋桧所荐,知己士当酬。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形式: 古风

斋中读书(其八)

素王六经外,《论语》其总龟。

纪者六十四,义取《春秋》辞。

同门有不善,一一具书之。

由求予亢寮,言失不可追。

揆诸朋友义,情得徇其私。

宁形弟子短,但以尊先师。

试观孟子徒,克丑亦若斯。

后儒不晓事,吹毛务求疵。

倡论辍从祀,平反者为谁。

不若乡愿人,非刺无可施。

瞽宗祀此辈,众口庶不訾。

吾思屋上乌,爱由丈人推。

云何七十子,一眚罢其祠。

何年复旧典,俎豆敕有司。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斋中读书(其九)

汉士守一经,其义或駮舛。

真儒起北海,卓哉郑司农。

博综六艺旨,叩之等木钟。

于时内外学,罔不罗心胸。

用以释仪象,明堂暨辟雍。

初非尚怪异,专一谭鱼龙。

至于五帝名,亦惟祀典从。

德业既日尊,弟子争扳逢。

黄巾拜车下,后儒翻不容。

一朝辍栗主,俎豆何由供。

嗟彼黎丘鬼,乃以祀瞽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