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晚景五绝(其五)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呼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攲侧鬓如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沙河两岸灯火辉煌,照亮了红色的山峦,歌声和鼓声交织,笑声和交谈声此起彼伏。
请问年轻的你,心中是否还怀有热情?头戴角巾,两鬓蓬乱,仿佛不羁的形象。

注释

沙河:指代一条河流。
灯火:夜晚照明的灯火。
照:照射。
山红:红色的山景。
歌鼓:歌唱和击鼓。
喧呼:大声喧哗。
笑语:笑声和交谈。
为问:请问。
少年:年轻人。
心在否:心中还有没有。
角巾:古代读书人常戴的头巾。
攲侧:倾斜,不正。
鬓如蓬:形容头发散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夜市图景。"沙河灯火照山红"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灯光与山色相比较,展现了夜晚灯火的明亮与壮观。"歌鼓喧呼笑语中"则传递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到那里的歌声和鼓点,以及人们的笑声和交谈声。

接下来的"为问少年心在否?"透露出诗人的感慨,似乎是在询问那些年轻的心是否还在这喧嚣与繁华之中。最后一句"角巾攲侧鬓如蓬"则描绘了人们头饰的样子,通过对比,用"鬓如蓬"来形容头发蓬乱,这不仅是对外貌的描写,也可能隐含着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的无序。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一个夜晚集市的景象,更通过语言游戏和意象营造,传达了一种深层次的人生观察与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誇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塼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形式: 古风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形式: 古风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

宛丘先生自不饱,更笑老崔穷百巧。

一更相过三更归,古柏阴中看参昴。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

今年还看去年月,露冷遥知范叔寒。

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归来四壁草虫鸣,不如王江常饮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