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自述(其五)

梅放孤山兴不孤,同人买棹有西湖。

已惭南阁谈经席,莫问高阳旧酒徒。

别有嗜痂挥翰墨,谁能品味到莼鲈。

归来还把图书列,一笑先生合号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梅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梅放孤山兴不孤”,描绘了一幅梅花在孤山绽放,却并不感到孤独的画面,寓意着即使身处孤独,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乐趣。接着,“同人买棹有西湖”一句,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共游西湖的情景,西湖的美景与友人的陪伴,让这份孤独感化为一种共享的快乐。

“已惭南阁谈经席,莫问高阳旧酒徒。”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术追求与社交生活的反思。他可能意识到自己在学术上的成就与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有些惭愧。同时,也婉转地拒绝了外界对他过往生活状态的询问,暗示了他希望过一种更加内省和专注的生活。

“别有嗜痂挥翰墨,谁能品味到莼鲈。”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兴趣。他可能对一些不被常人理解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喜好,比如“嗜痂”(这里可能是指对某些非主流或独特事物的偏好),并且通过“挥翰墨”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而“谁能品味到莼鲈”则可能是在说,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就像莼鲈之思一样,是一种深藏于心的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归来还把图书列,一笑先生合号迂。”这两句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评价。他回归书斋,整理书籍,过着学者般的生活,同时以“迂”自嘲,既体现了他对传统学问的坚守,也流露出一丝幽默与自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心境,以及对生活、友情、学术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十自述(其六)

立身诚意两操持,甘苦从教心自知。

切磋他山资好友,追随鲁殿得吾师。

半生书剑嗟无用,卅载功名愧已迟。

壮不如人将老大,返躬何以策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由诸暨至东阳肩舆偶成(其一)

为补前游到浙东,春风料峭路匆匆。

暮云百怪空中幻,仄径千重绝处通。

鸟语山原芳草绿,雨馀涧曲杏花红。

苧罗一朵倾城色,尽付苍茫烟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由诸暨至东阳肩舆偶成(其二)

茅店鸡声侵晓催,林隈历尽到山隈。

岩县飞瀑疑残雪,堤落鸣泉送远雷。

人语家家随耳换,旅怀处处逐心来。

有事白板桥头住,沽酒前村醉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二月二十八日偕龚梓材邑宰游白云洞在东阳城西十里

平生雅有看山癖,为访名山遍纵迹。

此邦山势倍巍峨,双岘八华翠环积。

甑峰之阴深复深,有洞瓮然云滃白。

我来春雨初霁时,溪水潺潺乱郊陌。

山隈曲径画图开,正奋足力忘休息。

忽惊两岫排碧空,擘破玉龙五千尺。

喷雪霏雾逞奇诡,倒海奔涛自雄特。

白日浑讶风雨来,当头幻作金铁掷。

清盈贮成琼玉盆,玲珑长挂珠玑壁。

观水须穷水之源,彳亍峰峦奋杖策。

绝顶山势复嶙峋,脚底鸣涛走霹雳。

飞瀑竟接石乳泉,一窍晶莹通地脉。

偶然松火试石铫,虎跑惠泉不能敌。

我闻有宋多隐逸,手把渔竿谢徵辟。

又闻明季张太傅,凿半月池藉游适。

遂初洗得此心清,尚志奚为万乘易。

况是先儒读书处,佳话堪镌一片石。

君子所重去故乡,理学文章炳今昔。

何幸先达竟萃此,景行高山两树得。

客言胜地不虚来,供奉瓣香藉亲炙。

否则雅事续东园,终古名区开讲席。

桃花半坞蒸霞红,松老千株映岚碧。

年年佳气满山林,涵碧翠微见颜色。

我是金华后世人,已惭名氏食旧德。

襆被来此或夙缘,愿诛衡茅处山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