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镇过太康县有题

才入东郊便太康,自听何暮岂龚黄。

晴村透日桑榆影,晓露湿秋禾黍香。

十万旌旗移巨镇,几多輗軏负孤庄。

时人欲识征东将,看取欃枪落太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刚进入东郊就显出繁华气象,自己怎能不效仿那些贤能之士?
阳光穿透村庄,桑树和榆树的影子交错,清晨露水打湿了秋天的稻谷和小米散发出香气。
无数旗帜飘扬,大军转移巨大的军事要塞,有多少车辆载着物资前往孤独的村庄。
当世人想要了解那位征东的将领,只需看他如何在战场上挥舞着象征凶兆的令牌。

注释

太康:指盛世或繁荣景象。
何暮:疑问词,表示反问,意为怎能效仿晚辈。
輗軏:古代车辕与车轴相接处的部件,这里代指车辆。
欃枪:古代神话中的凶星,这里借指战争或武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事将领即将启程前往边镇的场景,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役的期待和信心。"才入东郊便太康"表明将军刚进入东郊就已经是太平盛世的情况,这里"太康"不仅指代地方,也寓意着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自听何暮岂龚黄"则是在询问夜晚的钟声是否已响起,以及是否能听到战鼓的声音,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准备的关切。"晴村透日桑榆影"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乡村景象,阳光穿过桑树和榆树投下斑驳的树影。

接下来"晓露湿秋禾黍香"则是对早晨露水滋润了秋天的谷物与草木,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这些意象都在营造一种平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形成鲜明对比。

"十万旌旗移巨镇"一句,则突然转换了场景,展示出庞大的军队和飘扬的军旗,军队正向着一个强大的要塞进发。"几多輗軏负孤庄"则表达了战役的艰难与沉重,以及对孤立无援的边镇的担忧。

最后,"时人欲识征东将,看取欃枪落太荒"一句,则是在说当代的人们如果想要了解这位东征的将领,就应该观察他手中的兵器和他所到之处的荒凉景象。这里透露出对将军威望的敬畏,以及对即将发生战役的严峻性质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谐与战争、平静与激烈的对立,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意境,既有对和平生活的赞美,也有对战役的期待和准备。

收录诗词(320)

薛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字:太拙
  •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 生卒年:817-880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书怀

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耽书未必酬良相,断酒唯堪作老师。

多病不任衣更薄,东风台上莫相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

雨乾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

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春日江居寓怀

归兴乍离边,兰桡复锦川。

斫春槎蘖树,消雪土膏田。

岸暖寻新菜,舟寒著旧绵。

临邛若个是,欲向酒家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日闲居

权门多见薄,吾道岂终行。

散地徒忧国,良时不在城。

花繁春正王,茶美梦初惊。

赖有兹文在,犹堪畅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