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仍古韵(其五)

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

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

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

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

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

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

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

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通过华山、青云、柏树、鸳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无奈。

首句“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开篇即以巍峨的华山和挺拔的青云柏树起势,营造出一种高远壮丽的背景,为后续情感的铺垫奠定了基调。接着,“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两句,通过描述树枝相互覆盖的情景,以及余荫覆盖石阶的细节,展现出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预示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故事即将展开。

“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一句,将焦点转向一对鸳鸯,它们在黎明时分发出酸楚的叫声,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焦仲的妻子所面临的困境与痛苦。通过鸳鸯的叫声,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人物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一句,引入了旁观者的视角,通过询问得知,这双鸳鸯正是焦仲的妻子所化。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也为读者揭示了悲剧的根源——焦仲的去世,使得妻子只能以鸳鸯的形象陪伴于世,表达了对失去爱人的深深哀悼。

“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对焦仲妻子的同情与尊重,呼吁人们在面对这样的悲剧时,应给予理解与关怀,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描绘了焦仲妻子通过弹奏琴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琴声虽清,却在曲终之时变得更加哀伤,这一细节深刻地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最后,“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四句,总结了整个故事的主题,表达了对焦仲妻子命运的同情与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她因被迫承受生离死别的痛苦,即使死后也只能与爱人以鸳鸯的形式相伴,这种无奈与悲哀,让人为之动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爱情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思。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拟古仍古韵(其六)

未别视别轻,别时太草草。

恨我非晨风,送君桑乾道。

天长路曼曼,江空水浩浩。

花落悲鸟啼,身与秋风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拟古仍古韵(其七)

昨暮共携手,明月射东壁。

细语何喁喁,屈指犹历历。

十五入君家,三见庭草易。

朱楼足歌舞,匆匆逝焉适。

慕彼侍中郎,薄天振高翮。

男儿重荣名,故巷少行迹。

青丝络马头,黄金饰车轭。

怨君轻别离,怨君亦奚益。

形式: 古风

拟古仍古韵(其八)

春风媚佳节,同游山之阿。

何用相赠遗,下山摘女萝。

女萝非有私,赠遗颇相宜。

托根北山侧,施蔓南山陂。

但存缠绵意,不怨相逢迟。

怯怯爱春华,及时愿扬辉。

既邀眄睐荣,甘同秋草萎。

同床而各梦,缱绻空尔为。

形式: 古风

拟古仍古韵(其九)

脉脉当户绣,不知双泪滋。

人谓石莲苦,未解潜相思。

莲成娇欲泣,泪落还渍之。

持此长悠悠,芳菲复几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