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送孙无言归黄山

从来高隐,说终南捷径,名心难绝。

惟有孙登猿鹤性,万事冷如冰铁。

不待移文,何须招隐,更鼓还山舌。

掉头去矣,鹿门重整车辙。

谁道松桂荒凉,仙人林壑,自与寻常别。

若访容成应未远,黄帝烧丹炉热。

玉女拈芝,青童捧露,却笑尘劳拙。

君归何晚,头颅早已霜雪。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送孙无言归黄山》由清代词人汪懋麟所作,通过对孙无言归隐黄山的描绘,展现了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词中以“从来高隐”开篇,点明了主人公孙无言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说终南捷径,名心难绝”,则表达了在追求隐逸的同时,内心仍难以完全摆脱名利的诱惑。接下来,“惟有孙登猿鹤性,万事冷如冰铁”一句,通过类比古代高士孙登,强调了孙无言如同猿鹤般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万事皆视若冰铁,不为世俗所动。

“不待移文,何须招隐,更鼓还山舌”,进一步描绘了孙无言归隐的决心与行动,无需他人邀请或劝说,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归自然,回到山林之中。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谁道松桂荒凉,仙人林壑,自与寻常别”,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孙无言所选择的隐居之地——黄山,不仅不是荒凉之地,反而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与普通人的生活大相径庭,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息。

“若访容成应未远,黄帝烧丹炉热”,这里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容成和黄帝炼丹的故事,暗示孙无言所归之处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神秘与智慧,与世间的凡尘俗事截然不同。

最后,“玉女拈芝,青童捧露,却笑尘劳拙”,通过描绘仙界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孙无言归隐生活的超脱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讽刺与不屑。

“君归何晚,头颅早已霜雪”,则是对友人归隐迟来的感慨,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2)

汪懋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 号:蛟门
  • 籍贯:江苏江都

相关古诗词

雨中花慢.苦雨

何事雨声不住,暮暮朝朝,洒向帘钩。

偏把湿云千片,遮满朱楼。

强起开窗,花眠柳倦,燕恼莺愁。

况分明是泪,千丝万点,为著谁流。

先前乍雨,尚有晴时,如今晴意全休。

难消遣,芭蕉叶上,杨柳梢头。

生怕檐前沥沥,还憎枕畔悠悠。

人间天上,一般憔悴,夏也如秋。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花心动.闺怨和宋女韵

郎去无期,正芳年、盈盈一枝谁折。

对镜自怜,颜色如花,辜负破瓜时节。

倚栏镇日愁无语,鹦哥巧、向人调舌。

伤春坐、珠帘慵卷,翠眉低结。漫把佳期频说。

毕竟是何时,少些真切。

昨夜前朝,檐鹊灯花,验取总无干涉。

郎心或似垂杨柳,海棠下、盟言难灭。

负心者,举头有如此月。

形式: 词牌: 花心动

满江红.大观楼眺望

飘渺飞楼,凭栏望、风生城阙。

流不尽、长江滚滚,喷银铺雪。

日落金山黄雾塞,兵屯铁瓮红旗掣。

想当年、白骨葬青磷,空凄切。烽燧暗,何曾歇。

樯橹密,空排列。叹从来征战,几多豪杰。

刘季雄风今寂寞,孙郎霸业终消灭。

问兴亡、北固与南徐,潮声咽。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望远行.江干雨泊候北山先生不至

停舟昨日来京口,坐听潮声喧暮。

大观楼上,瓜步洲前,遥指金蕉云树。

铙吹喧喧,错认锦帆来矣,到岸徐看还误。

最牵怀、一夜江风江雨。思慕。

多为登临兴剧,在吴苑、苏台怀古。

历遍山川,赏穷花柳,到处新诗赋。

曾约重游浮玉,再登多景,只恐霪霖相阻。

看乱烟归鸟,纷纷来去。

形式: 词牌: 望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