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嵩阳道出建春门,同入西都四见春。
谁谓回头隔存没,断肠今作独归人。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者之情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的独白来抒发哀思。"嵩阳道出建春门"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是一个初春时节,诗人在嵩山脚下的道路上行走,从建春门出来,这里已经预示了一种从封闭到开放的过渡和变化。
接下来的"同入西都四见春"则表达了诗人曾与逝者一同经历了四个季节的更迭,每一次都是在西都(古称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见证着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时间上的重复,也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连续。
"谁谓回头隔存没"一句中,诗人质疑了别人的看法,认为即便是逝者已经不在人世,但在自己的心中,逝者的记忆依然存在,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这里的"回头"表达了一种追忆和怀念的情感。
最后一句"断肠今作独归人"则是诗人的自言,表达了在失去亲朋好友后,自己成为了一个孤独归来的人。"断肠"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而"独归人"则强调了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失去的哀思。在这里,自然界的变换成为诗人情感世界的映射,而个人的内心世界则是这场春色中的主旋律。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山僧老去久忘情,笑我多悲白发生。
为道人间具烦恼,早来林下共修行。
亦知存没等浮云,鲜笑多悲失道真。
却恐荒唐齐物叟,鼓盆真是已伤神。
新霜已重菊初残,半死梧桐泣井阑。
可是神伤即无泪,哭多清血也应乾。
晓梳零乱发星星,病眼昏昏怯夜灯。
乌几素屏双草屦,百年从此学山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