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桐江三绝(其三)

流水高山得趣时,好音政不要人知。

绝弦此意谁能会,未必尽因钟子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过桐江三绝(其三)》由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通过“流水高山得趣时,好音政不要人知。绝弦此意谁能会,未必尽因钟子期”四句,巧妙地表达了对音乐与知音之间深刻情感的思考。

首句“流水高山得趣时”,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流水潺潺,高山巍峨,暗示着自然之美的独特韵味。这里的“得趣”不仅指欣赏自然之美的乐趣,更蕴含着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与感悟。

次句“好音政不要人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好音即美妙的音乐,但这种音乐却似乎并不为世人所知,暗示了音乐艺术在传播与理解上的局限性,以及真正能领略其魅力的人可能寥寥无几。

第三句“绝弦此意谁能会”,借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音乐与知音之间的深厚情感。绝弦意味着断绝琴弦,以此来表达对知音逝去的哀悼或对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然而,这样的深意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这句诗强调了知音难遇的感慨,以及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的情感隔阂。

最后一句“未必尽因钟子期”,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反思。它指出,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并不仅仅因为遇到了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而得以体现,而是源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普遍情感和人类共通的审美体验。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而不完全依赖于特定的欣赏者或情境。

综上所述,《过桐江三绝(其三)》通过自然景观、音乐艺术和知音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本质、审美体验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层联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黄云心

竹屋少行迹,闭门春昼长。

天时半晴湿,人意共炎凉。

苔藓侵阶绿,荼蘼压架香。

冥搜寻杖屦,不为看花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萧山望城中遗

见说天文变,频占太史台。

但云星犯月,不料火为灾。

尽夜看烟灭,逢人问讯来。

丹心勤恋阙,东向极裴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城下闻夷歌

犍为城下䍧牱路,空冢滩西贾客舟。

此夜可怜江上月,夷歌铜鼓不胜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红头紫

红头紫勇敌刚强,项赤红班腿■长。

翅紫牙湾如桑剪,此虫名号促织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