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普度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禅意。"推不去,挽不来"描绘了一种无法抗拒又无法挽回的境况,可能象征着人生的某种不可改变或无法把握的事物。"南天台,北五台"则借地理位置的高远,暗示心境的超脱与追求。
"大地寥寥兮何者当情,春风浩浩兮雨打莓苔"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出广阔天地间个人情感的微小和无常,以及面对风雨时的淡然态度。"成公案"暗指佛教中的公案,即禅宗用来启发思考的难题,这里意味着不必刻意安排或寻求答案。
最后两句"见成公案,不涉安排,岂在见桃花而后眼开"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领悟并非依赖于外在的启示或景色,而是内心的觉醒,即使桃花盛开也不必特意去欣赏,因为洞察真理的眼已经洞开。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直指人心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