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至草凉驿即目

万木支危栏,参差出山腹。

闯然怪石横,覆额俨如屋。

林高谷鸟欢,草暗山魈伏。

毡笠点微红,鬓丝湿寒绿。

人生入图画,绝险亦奇福。

胸膈来清虚,何须餍粱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

首句“万木支危栏,参差出山腹”,以“万木”和“危栏”为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氛围。树木错落有致地生长在山腹之中,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支撑着这片天地。

接着,“闯然怪石横,覆额俨如屋”,诗人巧妙地将怪石比作房屋的屋顶,既突出了石头的形态独特,又赋予了其生活化的场景感。这种奇特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林高谷鸟欢,草暗山魈伏”,通过对比高大的树林与山谷中的小鸟,以及隐匿在草丛中的山魈,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和谐共存。鸟儿在高林中欢快地飞翔,山魈则在草丛中悄悄活动,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毡笠点微红,鬓丝湿寒绿”,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行走在山间的人物形象。头戴红色毡笠的人,身着绿色衣物,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鬓发被寒露打湿,增添了几分清新与自然的气息。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

最后,“人生入图画,绝险亦奇福。胸膈来清虚,何须餍粱肉。”诗人由眼前的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生的哲理。他认为,人置身于如此壮丽的自然之中,即使面对绝险之地,也能感受到生命之奇福。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远比物质的满足更为重要。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力,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收录诗词(288)

张问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 字:仲冶
  • 生卒年:1764—1814

相关古诗词

柳树湾西去一带山田

新耕入乱峰,豺虎留不得。

菽麦未全收,山田纷五色。

老农贪地利,垂死竭筋力。

登高呼亚旅,裹粮若游食。

剪辟穷其巅,近天犹未息。

朝来雨膏足,播种任滋殖。

阡陌小区分,居然成典则。

倦归卧茅屋,仰视开胸臆。

旧日眼中山,相看那复识。

冈陵自嘲笑,怀宝招残贼。

面目全失真,徒劳金翠饰。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凤县豆积山崖上有张果祠

山骨累层阶,破碎各盈尺。

界断众峰青,丹赭纷然积。

巍峨敞画屏,俯瞰嘉陵白。

半崖簇楼观,知是仙灵宅。

孤根戴短亭,杰阁逗危石。

窗棂粲可数,照眼乱金碧。

时有飞云来,亭亭如远客。

美人爱淡妆,岂必弃芳泽。

何年李将军,留此小斧劈。

形式: 古风

凤县得妇书

十样鸾笺百斛愁,拈毫涴泪写蝇头。

销魂犹怨春明柳,那识归人已凤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登凤岭绝顶俯看云气同亥白兄作

朝发凤州郭,浓阴蔽千里。

陟岭攀危梯,渐入层云里。

隔手瀰漫不辨人,肩舆飘渺凌虚起。

炎炎五月惊隆冬,苦将俗骨追仙踪。

拟从世外招黄鹄,只恐眉间过白龙。

披云突出如披絮,碧空影净开清曙。

高低转眼变隐晴,回首尘寰渺何处。

人境迷离太不经,来时鸟路愁冥冥。

剑铓争割柔难分,吁嗟束手穷五丁。

林壑无根欲浮动,蓊然侧耳闻风霆。

却似金焦南望海波涌,岛屿错杂微露尖山青。

遥峰环拥满岩缺,欲覆神鳌气蓬勃。

仄映晨晖四照清,一堆晴雪真明瑟。

翻怜下界雷雨黑,妄指精灵疑出没。

闭门犹耸电光圆,那识征人在天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