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牛伏岭

牛伏岭高高且远,崎岖羊肠路百转。

仲冬跋涉汗流浆,每叹时危历艰险。

阴厓惨惨生悲风,极目四顾山巃嵷。

人生能著几两屐,踪迹不异无根蓬。

我家居山南,别业寄山北。

群凶势纵横,往返苦行役。

山中天气温如春,绝壁遥见梅花新。

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舒頔的《过牛伏岭》描绘了作者在崎岖山路艰难跋涉的情景。首句“牛伏岭高高且远”形象地展现了山岭的峻峭与遥远,接下来的“崎岖羊肠路百转”进一步突出了道路的曲折难行。诗人冬季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尽管汗水淋漓,仍感叹世道艰难,充满忧虑。

“阴厓惨惨生悲风”渲染了环境的阴冷和凄凉,而“极目四顾山巃嵷”则表达了诗人对四周险峻山峰的无限眺望。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人生能著几两屐”,暗示时光易逝,自己如同无根之蓬,漂泊不定。

诗中诗人寓居山南,别业在山北,生活因战乱动荡而频繁奔波,“群凶势纵横,往返苦行役”表达了他对动荡时局的无奈和艰辛。然而,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诗人也留意到山中的美景——“山中天气温如春,绝壁遥见梅花新”。这既是自然的慰藉,也是对坚韧生活的象征。

最后两句“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以梅花的常开不败映照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整首诗通过描绘过岭的艰辛与沿途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16)

舒頔(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字:道原
  • 籍贯:(今属安徽省)

相关古诗词

咏怀三首(其一)

结庐在西市,艺藿仍种葵。

谓将究安宅,何意逢乱离。

三年去复还,邻室无一遗。

所见但空巷,垣墙亦尽颓。

久行得荒径,披拂认门基。

我屋虽仅存,藿悴葵亦衰。

本自住山泽,此悔将何追。

形式: 古风

咏怀三首(其二)

庭前两奇树,常有好容色。

年年遇霜雪,谁谓寒可易。

大道久已丧,末路多凉德。

狐裘已适体,谁念寒涂客。

古有延陵子,使还过徐国。

徐君骨已朽,信义逾感激。

解剑挂高树,至宝非所惜。

此士难再逢,四顾吾何适!

形式: 古风

咏怀三首(其三)

少小秉微尚,游心在《六经》。

苒苒岁年迟,乃与尘事冥。

入秋多佳日,何以陶我情。

园蔬青可摘,新谷亦既升。

命室酿美酒,一壶聊复倾。

儿女在我侧,亲戚还合并。

终觞无杂言,但说岁功成。

至乐固如此,是外徒营营。

形式: 古风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其一)

登台望秋月,秋月光陆离。

晻映西南楼,徘徊东北墀。

凝华夺班扇,流辉鉴阮帷。

三五晕尚圆,二八形已亏。

爰有蓬鬓人,长怀桂殿思。

辽城记吟咏,西园忆追随。

愿以薄暮景,承君清夜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