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

滔天洚水非凡灾,平地汹汹生风雷。

帝尧哀民作鱼鳖,咨禹平之时懋哉。

未暇雍容堂陛上,和羹以尔为盐梅。

禹知休戚系予手,汲汲岂获怜婴孩。

疏凿高低捐四海,校量势力天须回。

尔时菏泽次第及,导引一股从东来。

就中不独豫州利,八荒赖以川原开。

农桑处处酬愿欲,鸟兽蹄迹还蓬莱。

此泽虽微与有力,揭之载籍悬星魁。

禹归上天已万祀,遗利犹今分九垓。

帝里虎士不知数,朝昏待哺张其腮。

转输粟布自东部,浃日何啻浮千桅。

始知寸胶无足用,安危须仗经纶才。

君不见黄河泛滥金堤摧,縻费皇家几亿财。

华衣肉食皆妙选,年年议论喧中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名为《菏泽》。诗中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壮举,以及他如何通过疏导和整治河流,使洪水得以控制,为百姓带来安宁。诗中提到大禹深知民生疾苦与自己息息相关,因此不辞辛劳,亲自下到田间地头,指导水利建设。

诗中特别提到了“菏泽”,即现在的山东省菏泽市,这里在大禹的治理下,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和排水,使得农业生产得以发展,鸟兽也得以栖息繁衍。大禹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提到黄河泛滥带来的破坏和耗费,以及朝廷官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奢侈生活和空谈议论。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强调了治理国家和人民福祉需要的是实际的才能和行动,而非表面的华丽和空洞的讨论。

整首诗通过对比大禹的勤勉与后世官员的懈怠,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陶丘

山河融结皆奇状,此丘之形谁与创。

一成为敦再为陶,二帝昌时已询访。

至今禹贡名字存,气势仍容菏泽傍。

普天率土此其中,杂遝舟车来四向。

分茅开国南面尊,屡致千金谢齐相。

尔来日月几春冬,兴废相寻人物上。

纷纷万事已尘埃,此丘迤逦初无恙。

平生苦死嗜登临,准拟携筇事疏放。

冷云寒日满荆榛,蕞尔令人重悽怆。

会须东走泰山颠,纵目乾坤更何障。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默坐有感

后悔宁可追,称误岂容数。

试观古来人,何以为先觉。

一日三省躬,此事在力学。

年光捷霜蹄,我心羞龌龊。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次韵罗正之提刑见寄

天边故人赠明月,恍惚如临沧海阔。

几年麈尾阻清谈,一日中肠宽百结。

钟君骨朽谁能琴,流水高山犹到今。

平生宫徵愧伯牙,邂逅夫子还知心。

相期端欲追前古,诸事斯言逃责数。

青云穷达岂须论,廊庙由来齐子午。

形式: 古风

王景亮携晁无咎清美堂记来求诗为赋此一篇

先生不出二十年,幅巾种树老卢泉。

卢泉水木清且妍,筑堂流水茂树间。

晁侯作记笔如椽,画栏素壁青瑶镌。

明珠白璧光射天,先生矜诧喜欲颠。

春归野岸绿漪涟,青山东缺如断环。

雪消风软山苍然,杏梢红破胭脂寒。

先生醉狂梦思山,自驾草车束尘编。

上堂读书门画关,金徽朱丝弄猗兰。

相思古人太古前,若非豪士鲁仲连。

即是幽人梁伯鸾,先生好学老益坚。

少时不信功名艰,青衫屡补履决穿。

晚知有命绝可怜,归来自买汶上田。

䆉稏香露凝秋殷,只知留客有酒钱。

肯问釜粥寒齑酸,拖金曳绣卷晓班。

何似布褐暖且宽,先生所愿一何廉。

贵人孰与先生贤,朱门铜臭厨肉膻。

夜阑白月照管弦,美人一笑夭桃燃。

安知贤达死丘园,正恐后世终无传。

此意已输先生先,我今欲归无由缘。

蕙帐依约闻清猿,何时相从一醉眠。

梨花杨柳傍禁烟,曾点浴沂春衣单。

德公渡沔应已还,山中桂枝聊攀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