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一)

心静愁难入,无忧祸不侵。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僧人慧光之手,名为《颂》的第一首。慧光以禅宗思想为底蕴,此诗则体现了他对于内心平静与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

“心静愁难入”,开篇即点明了内心的宁静是抵御外界烦恼的关键。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可以使忧愁无处安放,难以侵入心灵深处。

“无忧祸不侵”,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和能够使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忧虑与恐惧,从而减少灾祸的发生。

“道高龙虎伏”,这里的“道”不仅指宗教意义上的修行之道,更泛指高尚的品德与智慧。在慧光看来,当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如同山岳一般,能够镇压住那些可能带来破坏的力量,包括自然界的猛兽——龙与虎,也比喻邪恶势力,象征着道德的力量足以克服一切困难与挑战。

“德重鬼神钦”,最后两句则强调了高尚的道德对鬼神乃至宇宙间一切存在都有感召力。在慧光的哲学体系中,道德不仅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准则,更是连接人与宇宙、人与神灵之间的桥梁。高尚的品德能够得到上天的垂青与敬仰,意味着道德的力量超越了世俗的范畴,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存在与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慧光对于内心修养与道德实践的深刻思考,以及这些修为对于个人福祉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收录诗词(2)

慧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其二)

修多妙用勿功夫,返本还源是大愚。

古佛不从修证得,直饶玄妙也崎岖。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答僧问(其一)

宝盖高高挂,其中事若何。

谁师言下旨,一句不消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答僧问(其二)

宝盖挂空中,有路不曾通。

傥求言下旨,便是有西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还丹口诀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处处焚。

一阴一阳乃成道,秋石苍苍浪子孙。

玄武朱雀明前路,涌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制铅成宝物,姹女藏头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车,四十二气烈仙窟。

颜如玉,貌如霜,枣叶雄朱修修毕。

手抟日月入炉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济凡间饥冻疾,不如学道急须出。

水煮冥冥白虎身,兽炉上下两莫测。

大象不游于兔穴,大悟不拘于小节,迷者心差皆总失。

非传下界盲瞽人,灭族亡身不可出。

六歌六歌,尔翱已去往蓬莱,白日霞仙,今古密鹤。

叫前程,洞庭湖,礼我圣祖为留术。

去无声,甘如蜜,一七二七七万毕。

开炉忽见火一团,光彩炎炎赫赫奕。

虽济凡间饥冻疾,不如访道栖金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