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各赋三解(其五)

先生粗有辟邪方,不怕鱄鱼解降殃。

今雨收功真溥博,早秋得势已凄凉。

豳场栗栗方登谷,汉甬陈陈可峙粮。

此是边筹居第一,贾生表饵且韬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秋天收获后的情景。开头两句“先生粗有辟邪方,不怕鱄鱼解降殃。”表达了对主人公不畏艰难、勇于攀登高峰的赞扬,"辟邪方"可能指的是古代一种驱邪避凶的方法,而"鱄鱼解降殃"则是比喻用来形容困难和灾厄,但主人公并不畏惧。

接下来的两句“今雨收功真溥博,早秋得势已凄凉。”描绘了收获的场景,其中“今雨”指的是秋天的连绵细雨,这是农业社会中期待的天气,因为它有助于农作物的成长和收成。“真溥博”形容收获的丰盛,而“早秋得势已凄凉”则透露出一种时光易逝、情感淡漠的情绪,可能是对即将过去的夏季或热闹场景的一种留恋。

中间两句“豳场栗栗方登谷,汉甬陈陈可峙粮。”进一步具体地描述了收获后的情形,其中“豳场”应指的是收割谷物的地方,“栗栗方登谷”则是说人们正在忙碌地登上谷地进行收获工作。“汉甬陈陈可峙粮”可能在强调收获的成果,即谷物已经堆积如山,可以储存起来。

最后两句“此是边筹居第一,贾生表饵且韬藏。”中的“边筹居”指的是边远的地方或边疆的居民,“第一”可能在强调这次收获的成功和重要性。“贾生表饵且韬藏”则是在说主人公不仅能够得到粮食,还能将其保存起来,展现了对未来的考虑和准备。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收获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自然和时间流逝的感悟,同时也赞美了主人公的勤劳与智慧。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其一)

九天膏泽沛群方,尽扫螟蝗蝥?殃。

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

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

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脱粟正深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其二)

神虬捲水向空喷,沟浍充盈到盎盆。

天上只消些少力,人閒知受几多恩。

江沱乐意鱼夫妇,淇澳生涯龙子孙。

无限槁枯皆被泽,阿香一击尚惊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雨脚如奔冒远岑,须臾六合变层阴。

坐回物物昭苏意,想见村村喜笑音。

翁诧稻粱营米栈,妇思裘褐拂衣砧。

定知一熟酬诸愿,击壤歌中此感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再用喜雨韵三首(其二)

热恼烦蒸正不禁,火轮忽向半空沈。

屯中信有云雷象,复处方知天地心。

便拟新秋先上印,何须晚岁始投簪。

江山信美非吾土,栗里时从蝶梦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