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莘野居何定,浮生知是谁。
衣衫同野叟,指趣似禅师。
白发应无也,丹砂久服之。
仍闻创行计,春暖向峨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浮生世事的超然态度。开篇“莘野居何定,浮生知是谁”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红尘俗世的淡泊。
接着,“衣衫同野叟,指趣似禅师”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与农夫为伍,生活简单而充满禅意。这里的“野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融入自然的愿望,而“指趣似禅师”则透露出诗人追求心灵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白发应无也,丹砂久服之”两句表明诗人对于生命流逝和修炼丹药以求长生的态度。这里的“白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丹砂”则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以及对于生命本质的洞察。
最后,“仍闻创行计,春暖向峨嵋”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归隐生活中,也无法完全脱离世俗之事,但他依然选择在温暖的春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里的“创行计”暗示着外界的纷扰,而“春暖向峨嵋”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对世俗尘事的超然,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淡远,充满了浓郁的田园诗意趣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避地依真境,安閒似旧溪。
干戈百里外,泉石乱峰西。
草瑞香难歇,松灵盖尽低。
寻应报休马,瓶锡向南携。
往年长白山,发愤忍饥寒。
埽叶雪霜湿,读书唇齿乾。
群经通讲解,八十尚轻安。
今日江南寺,相逢话世难。
见君诗自别,君是继诗人。
道出千途外,功争一字新。
寂寥中影迹,霜雪里精神。
待折东堂桂,归来更苦辛。
名家宰名邑,将谓屈锋铓。
直是难苏俗,能消不下堂。
冰痕生砚水,柳影透琴床。
何必称潇洒,独为诗酒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