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十九)

借贷不交通,有酒深藏善。

有钱怕人知,眷属相轻薄。

身入黄泉下,他吃他人著。

破除不由你,用尽遮他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中的一些人性弱点和世态炎凉。王梵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与冷漠。

“借贷不交通”,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隔阂,人们在需要帮助时不愿求助于他人,甚至不愿意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保持联系,体现了人情的淡薄。

“有酒深藏善”,则讽刺了那些拥有财富却不愿分享的人,他们将财富深藏不露,仿佛是自己独有的宝藏,这种行为不仅自私,也缺乏慷慨大度的品质。

“有钱怕人知,眷属相轻薄”,进一步揭露了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钱人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的财富,担心因此招致周围人的轻视和嫉妒,这反映了社会上对财富的盲目崇拜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身入黄泉下,他吃他人著”,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在死后,一切物质财富都将归于尘土,而活着时的贪婪和自私,最终只会让他人受益,讽刺了人生的虚无和世态的冷酷。

“破除不由你,用尽遮他莫”,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认为不应由个人决定他人的命运,也不应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竭尽全力去掩盖真相或伤害他人,呼吁人们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更宽广的胸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唐代社会中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也蕴含着对人性善良和公正的呼唤。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二十)

道士头侧方,浑甚总著黄。

无心礼拜佛,恒贵天尊堂。

三教同一体,徒自浪褒扬。

一被沾贤圣,无弱亦无强。

莫为分别相,师僧自设长。

同尊佛道教,凡恪送衣裳。

粮食逢医药,垂死续命汤。

敕取一生活,应报上天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并序(其二十一)

观内有妇人,号名是女官。

各各服梳畋,悉带芙蓉冠。

长裙并金色,横披黄儭单。

朝朝步虚赞,道声数千般。

贫无巡门乞,得谷相共餐。

常住无贮积,铛釜当房安。

眷属王侵苦,衣食远求难。

出无夫婿见,病困绝人看。

乞就生缘活,交即免饥寒。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诗并序(其二十二)

道人头兀雷,例头肥特肚。

本是俗家人,出身胜地立。

饮食哺盂中,衣裳架上出。

每日趁斋家,即礼七拜佛。

饱吃更索钱,低头著门出。

手把数珠行,开肚元无物。

生平未必识,独养肥没忽。

虫蛇能报恩,人子何处出。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二十三)

寺内数个尼,各各事威仪。

本是俗人女,出家挂佛衣。

徒众数十个,诠择补纲维。

一一依佛教,五事总合知。

莫看他破戒,身自牢住持。

佛殿元不识,损坏法与衣。

常住无贮积,家人受寒饥。

众厨空安灶,粗饭当房炊。

只求多财富,馀事且随宜。

富者相过重,贫者往还稀。

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

不采生缘瘦,唯愿当身肥。

今多损却宝,来生更若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