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袁抑之鸿胪》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联“汝向句传领百僚,予留沧海伴渔樵”,以“汝”指对方,“予”自指,形成鲜明对比。前句描述对方在官场中统领百官,后句则描绘自己选择远离尘嚣,与渔夫樵子为伴的生活状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感,也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颔联“风霜共饱谁终耐,日月如私未敢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风霜比喻官场中的艰难与考验,日月则象征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谁能最终承受这一切?同时强调自己不敢因时间的推移而骄傲自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谦逊态度的坚持。
颈联“地远鳞鸿甘寂寞,天空鹏鴳各逍遥”,通过“鳞鸿”(鱼和雁)与“鹏鴳”(大鹏与小雀)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远离尘嚣,甘于寂寞,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将大鹏与小雀的逍遥比喻为不同人生追求的实现。这一联既是对自身选择的肯定,也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与理解。
尾联“相逢莫责元龙礼,岂有山人爱折腰”,以典故元龙礼(三国时期名士陈登的礼节)和山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坚守。诗人希望朋友来访时不要拘泥于繁文缛节,自己并非渴望屈身官场之人,而是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独立的隐士。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深情呼唤,也是对个人理想与追求的坚定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以及对时间、自然、友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