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袁抑之鸿胪

汝向句传领百僚,予留沧海伴渔樵。

风霜共饱谁终耐,日月如私未敢骄。

地远鳞鸿甘寂寞,天空鹏鴳各逍遥。

相逢莫责元龙礼,岂有山人爱折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此诗《寄袁抑之鸿胪》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联“汝向句传领百僚,予留沧海伴渔樵”,以“汝”指对方,“予”自指,形成鲜明对比。前句描述对方在官场中统领百官,后句则描绘自己选择远离尘嚣,与渔夫樵子为伴的生活状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感,也流露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颔联“风霜共饱谁终耐,日月如私未敢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风霜比喻官场中的艰难与考验,日月则象征时间的流逝。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谁能最终承受这一切?同时强调自己不敢因时间的推移而骄傲自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谦逊态度的坚持。

颈联“地远鳞鸿甘寂寞,天空鹏鴳各逍遥”,通过“鳞鸿”(鱼和雁)与“鹏鴳”(大鹏与小雀)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远离尘嚣,甘于寂寞,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将大鹏与小雀的逍遥比喻为不同人生追求的实现。这一联既是对自身选择的肯定,也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与理解。

尾联“相逢莫责元龙礼,岂有山人爱折腰”,以典故元龙礼(三国时期名士陈登的礼节)和山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坚守。诗人希望朋友来访时不要拘泥于繁文缛节,自己并非渴望屈身官场之人,而是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独立的隐士。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深情呼唤,也是对个人理想与追求的坚定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以及对时间、自然、友情和自我价值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诸生钱叔宝再乞诗赠寄王司徒

共道司农领?来,至今风采映吴台。

车门文举无劳刺,馆客长瑜未肯回。

我自江湖容抱疾,即从霄汉见怜才。

诸生但许青萍在,会有雄光傍上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明卿

十月吴天未授绵,秫田如薙计茫然。

已从邻父求篱菊,复有江州佐酒钱。

醉里旧游时自语,废来狂疾不须蠲。

中原兄弟如无恙,大可渔矶稳昼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怀王参政明辅

伊昔春星过草堂,使君施紫客袍方。

拈来是法谁真解,语到无言味转长。

掌里莲花堪入藏,眼中棠树已成行。

何时向子粗酬愿,一钵相从太华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谢汪伯玉中丞惠衣

蓬门生事渐萧骚,望里惊鸿首重劳。

乡地岂应无缟带,故人殊自有绨袍。

青阳忽冒寒云转,白雪遥令瘴海高。

却笑古来中散癖,可能容易绝山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