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的《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系列中的第三首,以橙为咏物对象。诗中通过对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咏物诗的反思与创新。
首句“人皆遗外像,尔独取皮毛”,诗人指出一般咏物诗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而忽视了其内在本质和深层意义。接下来,“露颗团黄玉,春枝剪绿袍”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橙子的外观之美:橙子如同黄玉般圆润,春树枝头则仿佛穿着绿色的袍子,形象地表现了橙子生长的季节和环境。
“捣齑烧雨韭,飞缕荐霜螯”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橙子在食物中的用途和价值。捣碎的橙汁与雨后的新韭搭配,飞舞的橙丝作为霜螯(一种海鲜)的佐料,不仅体现了橙子的食用多样性,也暗示了橙子在不同场合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最后,“南橘应同派,谁云仆命骚”两句,诗人借橙与南方橘子的相似之处,表达了对传统咏物诗中过分强调地域差异的反思。同时,以“谁云仆命骚”自问,暗含了对自身创作意图的阐述——即试图纠正传统咏物诗的某些偏颇,赋予咏物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通过对橙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和实用价值,还蕴含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学创作模式的思考与革新尝试,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