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系列之一的第六首,名为《椑》。诗中描绘了对冬季果实的赞美与欣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悟。
诗的前两句“共祖青龙寺,分支金谷湄”,以“青龙寺”和“金谷湄”作为起始,似乎在追溯果实的源头,暗示着这些果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接着,“捣生澄水漆,摘熟剥霜皮”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果实从生长到成熟的全过程,通过“捣生”、“澄水漆”、“摘熟”、“剥霜皮”的细节,展现了果实的制作工艺和成熟后的形态特点。
“半啄馀秋鸟,群偷缚夜狸”则通过自然界的动物与果实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秋鸟啄食,夜狸偷盗,既表现了果实的诱人之处,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的竞争与生存法则。
最后,“长卿消病久,清冷慰诗脾”两句,将果实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长卿消病”和“清冷慰诗脾”表达了果实对于人们健康和精神的滋养作用。这里巧妙地引用了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的故事,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季果实的细腻描绘和深入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也蕴含了对生活的哲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