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
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展现了深厚的佛学修养与哲思。诗中“须弥颓,五岳崩,大海竭,十方空”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宇宙图景,其中须弥山是佛教中的仙山,而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此处崩溃象征着物质世界的不堪一击。大海干涸,意味着一切生命之源的消失。十方空,则表达了宇宙的广阔与空旷。
“乾坤尚纳毛头里,日月犹潜毫相中”则通过对比天地间的巨大与微小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佛法的奥妙无穷,即便是最细微之物也能包含宇宙之大。
“此是西国那提子,示寂不起现神通”中,“西国”指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而“那提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在这里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深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佛法超越时空、显现神奇之能的赞叹。
最后两句,“妙德启口问不二,忘言入理显真宗”则是对佛教中“真宗”的追求,即通过忘却语言文字的限制,直接领悟佛法的真谛。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高深境界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偈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生命以及佛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体悟,是一篇融合了禅宗思想与文学表达的杰出之作。
不详
楞伽宝山高,四面无行路。
惟有达道人,乘空到彼处。
罗汉若悟空,掷锡腾空去。
缘觉若悟空,醒见三生事。
菩萨若悟空,十方同一处。
诸佛若悟空,妙理空中住。
空理真法身,法身即常住。
佛身祇这是,迷人自不悟。
一切若不空,苦厄从何度。
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
无常有限分,早晚即不知。
古人一交语,预办没贫儿。
闻小须修道,莫待衰老时。
邂逅符到来,赚你更无疑。
劝君不肯听,三涂真可悲。
大海阔三千,巨深五六万。
余特七尺躯,入里饮一顿。
当时枯竭尽,龙王自出现。
大阅经藏门,请为说一遍。
依如说无法,龙王悟知见。
卖君髻中珠,隐在如来殿。
戴将军陈头,贼降不敢战。
世上有仁人,得永离贫贱。
不贪有为身,当见如来面。
一日复一日,百年渐渐毕。
急急除妄想,无念成真佛。
更莫苦攀缘,窥他世上物。
忽然无常至,累劫出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