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宰杭中丞刘柴二光禄置酒

冠盖雍容总卧龙,清时吏隐大江东。

黄花初过重阳节,白发来邀栗里翁。

岂有声名惊四海,解忘形迹荷诸公。

浮尘不到清樽畔,举扇无劳障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官场与隐逸生活交织的画面,通过“冠盖雍容总卧龙”一句,将官场人物比作潜藏的龙,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深沉与智慧。接着,“清时吏隐大江东”则点明了这些官员在清明时代选择隐居江南的高洁志趣。

“黄花初过重阳节,白发来邀栗里翁”两句,以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相融合,重阳节的菊花与古代隐士陶渊明的“栗里翁”形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氛围。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岂有声名惊四海,解忘形迹荷诸公”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并不追求外界的名声与赞誉,而是能够忘却世俗的束缚,得到同僚们的理解与尊重。这种淡泊名利、注重内在修养的生活态度,是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最后,“浮尘不到清樽畔,举扇无劳障北风”两句,以日常生活场景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清樽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满足,而举扇障风则是对自然界的顺应与和谐共处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赵丽卿侍御邀游冶城

落水萧萧带远空,冶城高处见秋风。

重将白发游江左,依旧青山似洛中。

有客樽前谈梦鹿,何人天际慕飞鸿。

荒墩寂寞埋秋草,犹自风流忆谢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徒步至宝光寺

布袜青鞋短褐衣,酒樽诗卷一僮随。

白头自笑曾供奉,徒步谁怜老拾遗。

五亩喜闻粳稻熟,重阳还恨菊花迟。

松寮竹谷逍遥地,时有山僧乞小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与彦明登雨花台

雨花台上雨初乾,野色江光落坐间。

岂谓旅游逢九日,共来把酒看三山。

老年节物偏生感,到处云林不负閒。

落木满空秋万里,暝禽遥带夕阳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兰

炎夏悠悠白昼长,空斋睡起拂匡床。

不须甲煎添金鸭,气泛崇兰满几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