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忘归岩

兹岩号忘归,我是怀归客。

于焉展芳游,忻赏迨晨夕。

前峰登陟倦,来就岩际息。

石梁架丹岭,蜿蜿苍龙脊。

琳宇摩穹霄,阴房透地脉。

恍疑仙子居,尘凡通一隙。

乍闯已飞腾,旋入转警悟。

欹崖倒欲垂,箭光忽注射。

叫窱壁留飔,砰硡籁生舄。

却疑鼠斗穴,翻似鲮穿碛。

穷崖别有天,顿与前境隔。

蒙茸缀涧花,怪崄露巉石。

灵迹既韬秘,游人遂克斥。

虚亭占绝巘,恰可布筵席。

山影摇深杯,夕阳对岸帻。

尊罍渐以罄,仆马频催逼。

聊舒一日悰,怅矣牵缘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忘归岩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首句“兹岩号忘归,我是怀归客”点明了地点和诗人的情感状态,忘归岩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诗人流连忘返,而诗人自己则是一个怀揣着归隐之心的旅者。接下来的“于焉展芳游,忻赏迨晨夕”表达了诗人在这里尽情享受自然美景,从清晨到傍晚,乐此不疲。

“前峰登陟倦,来就岩际息”描述了诗人登山的疲惫,最终在岩石间找到了休息之所。接着,“石梁架丹岭,蜿蜿苍龙脊”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石桥横跨在红岭之上,宛如苍龙的脊背,富有动态美。

“琳宇摩穹霄,阴房透地脉”则展现了岩洞内奇异的景象,仿佛与天空相连,地脉也从中穿透而出,充满神秘色彩。“恍疑仙子居,尘凡通一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可能隐藏着仙境的遐想,认为它连接着尘世与非凡的世界。

“乍闯已飞腾,旋入转警悟”描述了诗人进入岩洞后的感受,既有惊喜也有警觉。接下来的几句“欹崖倒欲垂,箭光忽注射”、“叫窱壁留飔,砰硡籁生舄”、“却疑鼠斗穴,翻似鲮穿碛”则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岩洞内的奇特景观,既有险峻的悬崖峭壁,又有如箭般射出的光线,还有风吹过的声音和地下的回响。

“穷崖别有天,顿与前境隔”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独特环境的惊叹,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蒙茸缀涧花,怪崄露巉石”描绘了涧边繁茂的植物和险峻的岩石,充满了自然的野趣。“灵迹既韬秘,游人遂克斥”则暗示了这里隐藏着许多未被发现的秘密,只有真正的探索者才能领略其奥妙。

最后,“虚亭占绝巘,恰可布筵席”描绘了一座空旷的亭子坐落在山顶,正好可以设宴。“山影摇深杯,夕阳对岸帻”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夕阳映照在山影上,仿佛深杯中的酒液在轻轻摇晃。“尊罍渐以罄,仆马频催逼”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宴会即将结束,仆人和马匹都在催促着离开。“聊舒一日悰,怅矣牵缘役”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满足和对日常琐事的无奈,感叹于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忘归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与谦卑。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口僧房

洞口莽回复,石径亦盘纡。

茆茨藏山腹,云是老僧居。

问僧何名氏,住山几臈馀。

岁月浑不记,暗想结茆初。

檐树高于屋,草长没阶除。

自来此山住,迥与世人疏。

下山为汲水,入园为摘蔬。

同在山中人,不到老僧庐。

形式: 古风

庄家

林里桔槔悬,咿咿辘轳响。

郊原雨尚稀,车水灌蔬壤。

崩塘差补葺,预防春潦涨。

菜甲已破坭,鱼苗亦吹浪。

邻里助辛勤,樽酒相遗饷。

瓶盎幸馀储,牛羊渐壮旺。

生事泊无忧,开怀且尽量。

形式: 古风

庄田僧舍

山僧不住山,庄上结茆屋。

川原新雨过,处处啼布谷。

农家春事忙,晓出驱黄犊。

蔓草偃荆扉,山僧还独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过东华旧寺访凌空上人不遇因赠御空上人

溪边寻古院,迢迢向草莱。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形式: 古风 押[灰]韵